English

群星璀璨耀苍穹

西工大航天学院
2003-09-29 来源:光明日报 鲁卫平 刘银中 我有话说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成立于1988年,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宇航工程系。40多年来,航天学院建成了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7个不同规模的实验室和3个研究所,具有3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点、6个博士点,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300余人。

航天学院有一支力量雄厚、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航天学院的创始人、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橹教授,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名师的悉心教诲下,这里培养出了我国第一位飞行力学博士袁建平,袁建平教授是国家863航天领域专家组成员。航天学院现任院长、陕西省劳动模范、博士生导师周军教授曾获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等各类航天科研项目40余项,多项成果已在实际工程型号中应用。博士生导师阎杰教授先后承担了多项型号配套设备研制任务和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获航空航天部首届“青年教师奖”、陕西“青年科技奖”的博士生导师唐硕教授主持的国家载人航天项目“运载火箭故障模拟工程”为我国实现载人航天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航天学院历来重视人才培养,为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科技人才,学院高度重视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成立了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坚持开展观摩教学,建立了一系列教学激励制度,狠抓教学质量。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面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计算中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多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的徐敏教授,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教风严谨,教学效果突出,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曾获学校重点扶持项目一等奖。她多年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连续三年被学校授予“先进班级”称号,70%的学生毕业时考取了研究生。她本人多次获得学校“教书育人”一等奖。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航天学院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学院有计划地安排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把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参与航天高科技,锻炼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在校硕士生、博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先后参与了20余项国家863航天航空领域的研究课题,50余项国防基础研究,60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航天基金、航空基金、国防实验室基金、博士点基金等课题的研究,100多项航天、航空、船总、兵总等各军工集团研究院所的技术协作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

学院注重学术团队建设和发挥团队力量,协作攻关,利用学科、科研优势,服务航天国防,涌现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解决了许多实际中的难题,已成为航天航空领域一个颇具影响的高级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

火箭发动机“燃烧、流动和热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有突出贡献的归国留学人员”、博士生导师毛根旺教授的主持下,一批中青年学者、专家开拓了一批新颖的航天推进技术领域,先后承担国防科研课题19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高技术863课题4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58篇。

导弹精确制导与控制学科组在博士生导师周凤岐教授的带领下,2002年11—12月,赴甘肃酒泉基地开展为期30天的某武器制导系统的野外试验。2002年12月该先进制导系统通过了国防科工委组织的鉴定,达到了当前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轻型反坦克武器提供了一种急需的先进制导技术。

多年来,航天学院重视学术交流,制定专门政策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会议,每年都要派人参加国际宇航联大会;与美国AIAA联合主办了“大气飞行动力学”国际会议,邀请国外学者、教授前来讲学,多次主办“飞行力学与飞行实验”、“卫星导航”等国内会议。

结合世界航天发展的趋势,学院不断拓宽学科方向。在“211工程”项目支持下,把飞行器设计的经典理论与现代新技术相融合,发展了一批新的学科方向:微波等离子应用研究、分布式仿真与可视化研究、卫星姿态稳定与控制研究物理仿真、空间展开与分离机构研究分析与实验、无人机设计与控制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