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边疆民族地区要加快专业化

兴边富民有奖征文
2003-10-09 来源:光明日报 李皓 杜肯堂 我有话说

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不仅反映在静态、动态的数量指标上,也体现在经济结构等经济发展的质量指标上。从数量指标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是民族地区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但民族地区GDP在全国的比重不断下降,经济增长速度也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2000年,民族地区人均GDP只有557美元,只相当于1995年全国人均水准。从经济发展质量看,民族地区还处于产业结构和区域空间结构的低水平均衡状态。

是什么缚住了边疆民族地区腾飞的翅膀?分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分工演进导致报酬递增产生的结果,而经济发展的各个侧面,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城镇化)的高度化及企业产权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变迁,都不过是分工内生演进的必然结果,以此理论来分析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滞后的原因可以得到很有启发性的结论。首先,边疆民族地区离散的人口分布、边缘化的区位、落后的交通和信息条件,使得这个地区的交易成本高昂,以分工为特征的市场交换由于高昂的成本而无从开展,在这样的条件下,不仅区域内部的分工不能深入,区际间的分工和贸易也无法形成规模。其二,低水平的分工和专业化使得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低级化阶段。大多数民族地区目前仍处于前工业化时期,甚至有些地方处于传统农牧业为主导的一元经济状态。其三,由于分工和专业化难以开展,民族地区的生产就只可能是自给性的而非商品化的,民族地区自给性的生产活动被隔离为一个个联系很少的生产单元,这样的生产活动并没有自发集聚形成极化区(以城镇为标志)的内在动因,造成了区域内缺乏经济增长点,城镇化水平低下。

改善交易条件,繁荣市场经济,促进分工经济的发展。分工与市场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发展分工经济要求提高民族地区商品交换的规模和频率,而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是繁荣市场交易的基本前提,就民族地区的实际而言,首先,必须改变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现状,为商品交换活动提供便捷的硬件设施和技术条件;其二,改变民族地区人口的空间分布状况,合理地引导人口由离散型的分布向集聚型的分布转变。一方面是民族地区自身人口的集聚,比如把游牧民族改为定放,把不宜人居、生存条件恶劣的地方集中迁往条件较好的地方,扩大城市就业水平等;另一方面,鼓励内地的剩余劳动力迁入边疆民族地区。其三,边疆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由于长期处于落后封闭的环境中,有许多民族还存在着淡看金钱的思想意识,这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制约着他们以追逐利益为特征的市场交易活动。因此,民族地区分工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人们市场意识的逐步培养。大力发展边疆民族地区以分工的需要为导向,进行专门化的职业培训和教育,为分工经济提供适宜的人口构成,是边疆民族地区迫切的任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