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6年以来,华语辩论赛已经在起伏跌宕中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从“花辩”到“雄辩”,从“重论轻辩”到“重辩轻论”,华语辩论赛赛制在不断寻求着变化——
自从1986年北京大学辩论队代表中国大陆参加亚洲大专辩论会以来,华语辩论赛已经在起伏跌宕中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尤其是1993年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以后,华语辩论赛在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世界华人文化圈中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激起了广大华人特别是青年学子的浓厚兴趣和极大热情。1993年复旦大学辩论队代表中国大陆高校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并夺得冠军,开创了一种以华美和机智而著称的“海派风格”,这种风格亦被辩论界的行内人士称为“花辩风格”,很快就成为国内大专辩论赛刻意仿效的楷模。
另一方面,自从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以来,片面强调陈词和背稿功能的新加坡赛制更加侧重于“论”的色彩而非“辩”的成分。对海派风格的僵化模仿和对新加坡赛制的盲目遵从使得辩论赛逐渐变成一种照本宣科和有“背”而来的形式主义表演或“做秀”,辩论活动不再是思想的交锋,而成为语言的媲美。事实上,在1995年第二届国际大专辩论会中,代表中国内地高校参赛的南京大学辩论队就已经初步表现出邯郸学步的窘迫。虽然当时南京大学的“四朵金花”在北京举行的大决赛中侥幸战胜了台湾辅仁大学的“四大金刚”而夺得冠军,但是当时盛行的“海派风格”和新加坡赛制就已经明显地暴露出华而不实的弱点,其结果导致了国内大学生们对辩论赛的兴趣和热情一落千丈。
出于总结经验教训、重振辩论雄风的良好意愿,中央电视台在1998年主办了首届全国大专辩论会(即“蓝带杯”)。在这届比赛中,西安交通大学辩论队崭露头角,一举夺冠,开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海派“花辩”风格的“雄辩”之风,展示了一种气势磅礴的阳刚之美,再度激发起全国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们对辩论赛的兴趣和热情。与此相应,1998年第一届全国大专辩论会和1999年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先后尝试对传统的新加坡赛制进行改革,减弱了陈词功能,设置了盘问、对辩等新环节,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以往那种有“背”而来的僵化辩论模式,开创了一种“重辩轻论”的新赛制。
2000年第二届全国大专辩论会(即“黄山杯”)在新赛制的基础上进行了微调,武汉大学辩论队力克群雄,夺得冠军。与复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辩论队相比,武汉大学辩论队虽然没有创造一种有别于“花辩”和“雄辩”的新辩风,却也表现出了深厚的学养、儒雅的风度和机智幽默的辩才。
2002年,第三届全国大专辩论会再度燃起烽火,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共有23支辩论队参赛,为历届辩论会中参赛队伍最多的一次。这届辩论会依然采取2000年全国大专辩论会的赛制,然而从现场的效果来看,与前两届相比,第三届全国大专辩论会总体上显得平淡乏味,整个辩论场面缺乏机敏灵活的应变能力和睿智风趣的语言魅力,枯燥机械的背稿和耳熟能详的套话却是层出不穷。
从1998年“蓝带杯”到2000年“黄山杯”,改变“重论轻辩”的新加坡模式,制定“重辩轻论”的新赛制,一个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辩手们有“背”而来,避免使辩论赛演变成为一种演讲比赛或者朗诵表演。在这种新赛制的规范下,1999年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的自由人对辩和2000年第二届全国大专辩论会的一对一攻辩明显地突出了现场反应和即兴发挥的特点,增强了辩论赛的对抗性和灵活性。但是,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到了2002年第三届全国大专辩论会时,国内各大学辩论队很快就找到了对付这种新赛制的办法,通过艰苦的规范性训练使得辩手们把事先写好的辩词——往往由教练进行最后润色——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而且还要做出一副现场临时发挥的架式,从而不仅对辩稿照背不误,而且更增添了几分“做秀”的色彩。
由此看来,任何一种辩论赛制,一旦采用的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凝固僵化、流于形式的情况。面对这种现实,辩论赛制也需要“与时俱进”地加以变革。
正是为了顺应这种“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刚刚结束的第六届国际大专辩论会采取一种全新的赛制,它不仅与传统的新加坡赛制有着天壤之别,而且也与已经逐渐背离本身宗旨的1998-2000年赛制大相径庭。本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只规定了辩论的各种环节,不再规定辩手的具体辩位,每一项比赛程序,可以由任意辩手担任,规则上只是强调了每一位辩手必须独立承担比赛的一个环节。这种在形式上为辩手提供更加灵活的发言空间的规则设计,其好处一是可以起到陡出奇兵、剑走偏锋的效果,使得对手和观众对接下来两支队伍的排兵布阵充满了期待,二是也打破了一个队的均衡,使优秀的队员有更大的表现空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有机会脱颖而出。
本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的A组(即华裔组)比赛共包括7个环节,即陈词、盘问、驳论、对辩(两轮)、嘉宾提问、自由辩论和总结。除了一辩陈词可以事先准备之外,其他各环节都必须结合辩论现场的态势来完成,这样就真正地突出了“重辩轻论”的辩论宗旨,使得表演或做秀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限度。如果参赛辩手能够严格地遵守赛制的规定,辩论赛将会一改以往那种有“背”而来和现场做秀的虚假感,成为智慧与机锋交相辉映、逻辑与灵感相得益彰的思想盛会和语言大餐。只有不断地进行变革更新,华语辩论赛才能保持长盛不衰、魅力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