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阶级分析到生产力分析

院士论坛
2003-10-10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祚庥 我有话说


何祚庥1927年生于上海。1951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中宣部工作。后曾就职于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等。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摄影李静

这里推荐一种新的模式,生产力分析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这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了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量的增加,还有质的变化。从游牧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这是人类历史的大变革。同样,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或者说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第四产业过渡,也是生产力发展中的质变。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只不过是农业生产力在量的方面扩张。现在,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才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真正盛世,因为这一“小康社会”将在20年内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中国生产力在质上的新飞跃。

过去,我们在研究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时,习惯地使用阶级分析的方法,那是在革命战争时期,或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如果阶级斗争不是社会生活中的主导矛盾,那么生产力分析才是本质的、第一位的。其实,即使在革命战争时期,阶级的划分、历史地位和作用也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来决定的。例如,为什么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而工人却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其根本原因是工人代表先进生产力,大生产比小农经济更为先进。

决定中国社会经济走向的是生产力,尤其是在中国即将崛起的先进生产力。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走过的历程可以发现,这20年来是中国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进程。除了原有大中城市中各生产部门的工人阶级仍在积极发挥作用外,约有2亿农民转入工业劳动,更重要的是有几千万的科学技术知识分子转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所有这些是1978年以来我国采取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这一进程还将继续冲破当前存在的和即将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仍将获得迅速发展。一个显见的事实:在中国农村仍有7亿农民有待“进城”并转化为城市中新兴的产业工人;中国的科技知识分子队伍将在20年内突破1亿人。所有这些即将在中国大地出现并势不可挡。我们完全有理由预期,中国将在20年内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由农业国转变为“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强建设现代化”的全面小康社会。

分析和理解当代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的走向,也有赖于应用生产力分析法。当代发达国家存在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是:帝国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最后阶段;然而近100年来,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社会却“腐而不朽、垂而不死”,这引起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的怀疑。其实,马克思和列宁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在他们的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占有的私有性”的确阻碍、束缚了“生产的社会性”的发展。典型的事例是1929年度出现的世界范围的全局经济危机,使全世界的生产力几乎下降了一半!问题是,此后资本主义社会有见识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对私人资本垄断体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并充分应用当代科学技术对落后的、陈旧的生产力进行大幅改造和重组。科学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还猛烈地促进了居民的消费需求,扩大了消费市场。迅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就是当代科学技术极大开拓消费市场而迅猛发展的结果。所以,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占有私有性”仍构成对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仍处于持续发展时期,世界资本主义仍处于相对稳定阶段。

当前对发达国家经济走向存在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是:这种“相对稳定”能持续多久?这样的问题当然要从现存的各种社会经济矛盾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在许多矛盾分析中,首先要对发达国家的生产力走向进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确长出了不少泡沫经济,许多有影响的大企业相继破产、倒闭,而股票市场上纳斯达克指数的下降,也“似乎”标志着高新技术产业即将走到“尽头”!但问题是,美国的科技实力在迅速发展,新的技术正层出不穷地出现;标志着高新技术将对美国经济发生重大作用的摩尔定律不仅没有过时,反而由每18个月使电脑成本下降一半的“定律”,发展为每12个月使电脑成本下降一半的“定律”。所以,分析和研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向时,除了要看到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社会矛盾,看到这些矛盾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外,还要看到,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生产力发展的那些原动力(如科学技术等)仍然存在,仍能决定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这是我们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时所不可忽视的最重要的思维模式。

我觉得学习十六大报告就要学会“生产力分析”方法,尤其是贯穿于其中的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之间斗争的思维模式。江泽民同志指出:“对于仍然存在的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既不能脱离实际地简单化地加以排斥,也不能采取安于现状、保护落后的态度,而要立足实际,创造条件加以改造、改进和提高,通过长期努力,逐步使它们向先进适用的生产方式转变。”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十分重视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