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越野吉普车在荒原里走了近1天,满眼都是相同的景色,使人从兴奋转入疲惫,最后沉入昏昏欲睡时,一声“看,在那儿”,让我们的精神全来了。放眼一望,一群棕褐色、短鬃的马静静地站在一座小山脚下。开着车往它们跟前刚走几米,它们却撒腿跑了。五六百米远的地方,它们停了下来,头对头地围成一圈,低着头、摇着尾巴静静地休息。
今年国庆期间,记者与新疆普氏野马饲养繁殖中心的王振彪、李学锋来到乌伦古河畔时,看到这样的一幕。这是普氏野马自2001年8月第一次放归野外后,我们第一次见到在野外环境下生存的野马。用两位技术员的话说:“它们的野性恢复得太快了,它们已适应了野外生存的环境,可能会成为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野马。”
普氏野马,又名蒙古马,它们的蹄声曾响彻蒙古和中国准噶尔盆地。如今,它们比大熊猫还珍贵——地球上的野马数量不超过1000匹,中国不超过200匹,而且野马极有可能已经没有真正的野生种群了。
这种有着6000万年进化史的动物的野生种群可能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某个时刻在地球上消失了。人们已经不太能清晰地说出最后一匹野马狂奔而去消失在荒原尽头的准确时间。只是短短百余年时间,陪伴和参与人类文明上升全过程的、人类最好的朋友和助手——马,它的原始的根断了。
1986年,18匹野马被从英国、德国、美国送回到准噶尔盆地,流浪了整整100年的野马重回故乡了。中国在新疆昌吉距吉木萨尔县城西北40公里的地方建起了野马饲养繁殖中心。这是中国政府最先建立的四大濒危物种拯救工程之一。在这个中心里,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野马繁殖率一般在25%左右,这里的野马繁殖率达到80%以上。2001年8月普氏野马第一次放归野外后,又有一群野马被放到几千亩的大围栏里实施半野放快两年了,随时都可以野放。中心有野马118匹。
在人们的精心照料下,野马在围栏里有了种种它们的祖先没有的本领。临开饭了,不管在多远的地方,野马们会自觉地回来,连在大围栏里半野放的野马也从不会错过。投放草料的拖拉机声一响,所有的马儿自动往围栏边聚拢,等着一捆捆的草扔进来,有的野马还会用嘴咬开捆草的绳子。
当第一批27匹野马放归野外时,野马们在走向祖先生存的乐园途中,走得那样艰难:粗砺的戈壁石磨坏了它们的蹄子;水从甜井水变成了苦雨水,草从嫩苜蓿变成了硬野草。还有,不知什么时候会出现狼。所以,它们开始时在野放点附近久久徘徊,不愿离去。毕竟它们离开野外已经100多年了,一些野外生存的能力已经丧失。但它们血液中的野性毕竟存在,一点点释放了出来,习惯了啃食野草,习惯了奔跑。今年,它们还增添了几个小生命——这是野马在野生状态下的第一批后代。这些野马长大后,就可能成为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野马。
(本报乌鲁木齐10月12日电) (标题书法沙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