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报告显示,近几年来,与电信相关的消费投诉总量多次位居各类消费投诉前列,各地消费者的反应也最强烈。据北京市工商局统计,电信类商品和电信服务分别列在了国庆期间全市商品类和服务类消费投诉的榜首。从发展趋势来看,电信类投诉很有希望夺得今年的投诉“冠军”。
与很多商品不同,电信类商品,如手机、电话机、对讲机,在进入市场销售之前,其质量必须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测,并得到主管部门颁发的入网许可。可是,为什么这些质量得到了认可的电信产品,一到了消费者手中就毛病频出、招致投诉呢?
一种可能是入网许可证的发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漏洞,许可证的发放部门只管发证,不管发证后的监管。例如,前一段时间曝光的所谓“贴牌手机”,实际上是深圳一家公司与拥有许可证的中电通信公司达成协议后,自行组织生产、销售的。直到这家深圳公司突然关张,“贴牌手机”的事才公之于众。这种手机已经停产,购买者自然得不到什么好的售后服务。
在电信服务方面,市场准入条件比电信商品要严格得多,只有经过特许的几家电信运营商能够提供电信服务。这几家电信运营商均公开表示,正在努力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用户投诉率。尽管如此,每年对电信服务的投诉总数还在继续攀升。看来,仅仅靠电信运营商自身的完善,难以在短期内让电信服务达到用户满意的水平。
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均超过了2.44亿户。群众利益无小事,投诉“冠军”拿得越多,离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越远。电信类商品和电信服务的监管部门,是应该拿出解决措施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