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本读不完的书

2003-10-16 来源:光明日报 乔植英 我有话说


读《季羡林传》,我不仅感动,而且沉入了无尽的深思和遐想。正如作者所说:“对于任何人来说,季羡林总是读不完的。读不完的季羡林,会给人很多”。“读不完”正是此书魅力所在。

传记有各种写法。作者不忍过多打扰季老争分夺秒治学的宝贵时间,而对季老的敬仰之情和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又坚定了他必写的决心,他从过去法兰克福学派杰出思想家本雅明要用引文构成一部伟大著作的想法上受到启迪,决心用引文构成这部传记。

季老对传的要求是:“我只希望不要溢美,实事求是更能动人。”而作者引用季老的文章,表现季老的思想品德、情感志趣,也是力求能更准确地、更完整地反映季老原貌。关于季老的文章,季老自己曾说:“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决不含糊。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

全书共12章,内容极为丰富,从乡土情深到留德十年,从学习、生活、尊师重道到教书育人,展示了季老极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广博精深的学术造诣和广泛的情趣,表现了他纯厚、质朴的性格特征和高尚的道德风范。季老从20世纪30年代发表散文至今,写了许多或长或短的优美篇章。这些散文不仅表现了他的真情实感,也反映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知识分子的心态,恰当地引用,就很自然地表现了以季羡林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坦荡清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耐得住寂寞、“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求索精神,能屈能伸坚忍顽强的意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等。引文的选择,“化而用之”,实际就是一个浓缩的过程。

季老是语言大师,具有深厚的中外古典文学的功底,融西方文明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遣词造句自然不着痕迹。从他诸多优美篇章中撷英集菁,语言必然精炼生动,富有诗情画意。

也许有人会认为用引文构成一部书,是很简单的,其实这并非易事。这是一个艰苦复杂的再创作过程。因为这不是用引文来说明一个问题,而是要构成一部书。这就必须具备一定条件。一则要有相当的文章可供选择引用。季老除了专业论著之外,还把自己经历的事,所见所闻所感,随手记下写成精美的散文。再就是诸多名人学者从不同角度写过有关季老的文章。如臧克家的《朴素衣裳常在眼——记羡林》、韩素音的《谈谈季羡林教授》、张中行的《季羡林先生》等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要有很高的水平,不仅文笔要流利,而且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相当的思想深度。

之所以说《季羡林传》是读不完的,是因为作者通过这种独特的手法,全面地介绍了季老广博的学识,难以企及的学术成就,特别是从多层面展示了季老丰厚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道德风范。

不同的读者读了《季羡林传》会有不同的感受;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读,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季羡林传》蔡德贵著人民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