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王联斌:倾情十年铸“武德”

2003-10-1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宋忠伟 我有话说


王联斌,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哲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合著、独著著作1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获省、部和军队级以上奖励19项。荣立三等功2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他主编了国内第一部《军人伦理学》;两次出任全军院校统编教材《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修养》第一主编;主笔起草了全军《军人道德规范》;主持创建了全军第一个伦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哲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联斌,是军人伦理学、中国武德文化、军队道德建设新学科和方向的首创者。多年来,他一直默默耕耘在哲学原理、伦理学、人学、军事道德科学等领域,努力攀登学术高峰,教学和科研硕果盈枝。

《中华武德通史》这部著作在王联斌的众多成果中,是不能不提的。这是一部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可以说是王联斌多年从事学科研究的代表力作。这部倾注了他十年心血完成的著作,系统采撷了中华传统武德思想精华,突出了军队思想道德建设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拓展和深化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新领域,为我军现代化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文化的理论依据。填补了中国伦理学研究的空白,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全国共有21家报刊发表了25名专家学者为该书撰写的书介、书评,并被《中国哲学年鉴》收录。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在该书序言中指出“这是对于中国军史、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一项崭新的贡献”,全国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教授称该书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的拓新之作”。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部队官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影响,军队道德建设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浮出水面。面对学科建设的需要、教学任务的要求和部队的实际,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王联斌开始了对泱泱大中华武德思想的研究。1990年,他将这一课题向解放军出版社提出了申报,被列入该出版社五年规划重点选题,后又被批准为国家“九五”重点图书。

当时这个项目在全国、全军的学术领域都还是空白,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可资借鉴。即便前人有些记载,也都是零零碎碎、不成系统。于是,王联斌就像海滩拾贝一样,一边搞教学,一边搞科研,一头扎进了历代兵书、要志和诸子百家经典的学海中,没日没夜地搜集资料。他先后查阅了《兵书观止》、《中国军事史》、《史记》、《中华文化史》、《中华伦理思想史》等85本相关著作,做了200多万字的笔记和注册,并整理和公开出版了一部50余万字的“副产品”——《中华兵林传统武德观览》。

对武德文化的研究,王联斌并没有停留在对前人论述的整理和简单的评说上,而是对每一个历史人物、军事事件都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得出结论,而非“拣到篮子里都是菜”,他常常为一条引证要把多种版本的古籍搬上案头逐一进行比较,而后择善而从。36万多字的一本著作,从初写到完稿用了整整10年时间,而校正、查证、统稿就用了2年。正如他常说的一句话:“治学即做人,文品即人品。”又如他为自己提的一联座右铭:执教化人,三尺讲台无憾事;立言传世,一生笔墨远浮华。

王联斌一再强调,他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前人的研究基础,得益于领导及同仁的支持,这是我不懈探索的源泉和动力所在,我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