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神舟”圆我飞天梦 神州大地处处歌

2003-10-17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杜弋鹏、陈宗立、朱伟光、凌翔、赵秋丽、杨永林、王瑟、谢 我有话说

群众在欢迎杨利伟凯旋。新华社记者赵建伟摄


本报综合各地10月16日电今天早晨,随着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地面,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举国上下,群情振奋,人们满怀喜悦,共庆祖国取得的这一辉煌成就。大家认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民有志气、有实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非常激动,非常高兴”“我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激发了我们每个人的爱国热情”

今天上午9:30,北京上万民众喜聚中华世纪坛,热烈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五号飞船总体设计的副总设计师杨宏,昨天下午5点刚从酒泉基地赶回北京,作为科技界的代表,他激动地说:“历史将永远铭记刚刚过去的这一天,中华千年飞天梦想一朝变为现实,这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表明我国已进入航天强国行列,是一件令世界瞩目、中华民族骄傲的大事,作为科技工作者,我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参加庆祝活动的3000多名大学生兴高采烈,中央民族大学2003级新生王博兴奋地手舞足蹈,一再说:“非常激动,非常高兴……”

上万人激动地齐声高唱《歌唱祖国》,世纪坛上下彩旗飘展、礼花飞扬,人们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甘肃是“飞天”的故乡,甘肃酒泉是我国的航天城。“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就是从这里发射的,它的圆满成功,使得甘肃省广大干部群众无比骄傲自豪。甘肃省委宣传部干部梁和平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回收,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这次航天飞行完全靠我国自己的科技实力,而且技术起点比较高,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伟大成就的一次充分展示。

飞天梦圆标志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作为一个航天人,一个参与‘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的科技工作者,一个长期从事航天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者,我感到振奋、骄傲、自豪。”今晨,随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胜利结束,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力学和复合材料领域著名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杜善义教授兴奋地谈了他的感受。

连日来,作为航天人才摇篮的哈工大,掀起了关注“神舟”五号的热潮。电气学院电气自动化学生金显吉说:“我国成为第三个实现载人飞行的国家,我校为这次飞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哈工大学生,我非常自豪、非常骄傲,希望自己将来也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贡献。”

亲身参与“神舟”五号系列飞船研制工作的专家更是欢欣鼓舞。大型真空容器安装工程项目总工程师王仲仁教授激动地说:“这个时刻我们已经期待了10年,通过这10年来的努力,我们终于向祖国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一个亲身为“神舟”号做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作为一个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贡献的哈工大人,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中科院海洋所的胡敦欣院士今天一直都在密切关注着网上新闻。当第一条“圆梦”的快讯字幕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时,他激动地从办公桌前站起来,“成功了,成功了!”大家击掌相庆。他对记者说,这是继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飞向太空后我国航天事业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特别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和载人飞船成功升空两件大事联在一起,令人备感鼓舞。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巨大成就,也是我国综合科技实力实现新的飞跃的重要证明。

落户青岛的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电磁波传播研究所。由该所自主研发生产的电子定向仪,在整个飞船返回舱回收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据该所专用通信项目部主任李旭介绍,他们有10多位科研人员工作在不同地方,日夜操劳为返回舱顺利着陆做技术保障。

青岛测控站是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建立的,他们全程参与完成了历次无人飞船的测控任务。谈起“圆梦”的感受,测控站的遥控专业工程师刘瑾、测角专业助理工程师周涤宇等科研人员热泪盈眶。他们说,我们目睹了载人飞船升空和回收的全过程,我们为祖国骄傲!

山东省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冯北元告诉记者,“神舟”五号凯旋对地方科研机构的启迪是:集中主要力量攻克大的重点项目,这样比分散地搞科研项目效果要好。“我国首次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初战告捷,也标志着中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中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许庆朴教授也认为,这件事让他倍受鼓舞,它的发射成功从科技到工业、从管理技术到人才都取得了大丰收。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能够登上月球,探索更加深远的宇宙空间。

天还没有亮,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的教室里却坐满了学生,这些我国未来的航天人带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来到教室,见证“神舟”五号飞船凯旋的那一瞬间。今天早晨,参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研制与生产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六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科研人员都早早爬了起来,有些人是彻夜未眠,他们有一个共同心愿:为中国载人航天的圆满成功而欢呼。

在飞船的发射运行过程中,动力系统无疑是最关键的核心技术部分之一,因此,火箭发动机被称为航天工程的“心脏”,而这个“心脏”的研制者就是位于西安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6研究院。昨日上午9点多,当“神舟”五号的一级火箭顺利分离、飞船按计划被送入预定轨道后,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内沸腾了起来,上千名科研人员、厂区职工竞相传告这一喜人的消息。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也参与了这次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看到返回舱顺利返回预定地点,我国首次载人飞船取得圆满成功,师生们的心情格外激动,他们纷纷涌向学校广场,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升起五星红旗。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4研究院承担了飞船逃逸系统研制工作,火箭点火的瞬间,坐在声像室看实况的设计部高级工程师甘晓松紧张得手心冒出了汗,当火箭升空,飞船顺利进入轨道后,他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说,逃逸系统的发动机包括了逃逸发动机、分离发动机和控制发动机等,这次我们研制的分离发动机和控制发动机都出色完成了任务。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消息传出后,记者在第一时间把电话打到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驻疆某基地。这里见证了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发过程,为中国的核工业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尚未听到人声,电话里已传出一阵阵欢庆的锣鼓声。基地政委王振荣将军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基地官兵正在庆祝呢。这位曾在本次载人飞船发射基地工作过15年,亲眼目睹过中国第一次核导弹发射全过程的将军,谈起这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事,言语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前几天我刚刚从发射基地回来,看到了‘神舟’五号飞船矗立在发射架上,内心就盼望着这一天早日到来。中国人民靠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在艰苦的年代能取得‘两弹一星’的成就,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仍然靠着这种精神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新成就。这最让我们感到自豪和光荣。”

“中国人有能力再攀世界科技高峰”

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消息传来,上海市民无不欢欣鼓舞,而其中最高兴的当属上海的航天人了,因为“神舟”五号也凝结着上海航天人的汗水。

据专家介绍,“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共有13个系统,其中2个半系统由上海研制。它们分别是推进系统、电源系统和半个测控系统。

面对成功,上海航天局副局长许良伟表示,今天只是长征路上的第一步,今后上海航天人将再接再厉,用胜利完成“神舟”五号的精神,信心百倍地加快科研步伐,尤其要完成好年内的“长征”四号火箭、“长二丁”火箭等发射项目。同时,预计一两年内发射的“神舟”六号据悉现在主部件也已基本建设完成,下一步就是总装、调试、试验。比起“哥哥”“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的技术状态将类似,不同的是将不止载一个航天员,而是由两三名航天员协同“作战”太空,同时将搭载更多的实验品,且时间上也更长。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同样承担了载人飞船的部分任务,包括推进舱的结构和总装,推进分系统、电源分系统、测控通信分系统9个子系统(图像、话音等)以及配电设备等。庆神州飞天梦圆,上海航天人誓立新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