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礼一九二四年生,导航、制导与控制工程专家。
在我小的时候,中国国内军阀混乱,国家衰败,民不聊生。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人受尽帝国主义欺压、凌辱的国耻史,中国人也被帝国主义国家称为“东亚病夫”。我当时住在天津租界里,曾亲眼看到在英国租界一个公园的门口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年后的今天,中国人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实现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从“东亚病夫”到世界瞩目的航天强国,从与狗并列到用自己的飞船送宇航员上天,这是多么强烈的反差。
作为中国的第一代航天人,我经历了我国航天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亲身感受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感人的航天精神。这个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这24个字不是一般的政治口号,而是对中国航天事业46年实践经验的高度理论概括和总结,也是我们航天事业的传家宝。
回顾46年航天史,我们可以从中领会到这精神是怎样形成的。对此,我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永远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
“老五院”(航天部门的前身)建院方针的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自力更生的本质就是要有民族自信心,要把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我国航天事业也是由仿制开始的,后来面对国际上的封锁、扼杀,我们非自己干不可。虽然非常艰苦,但走通了,而且路越走越宽阔。因为我们走了自力更生的路,所以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航天事业中排在世界前几名。
现在实行对外开放是否就不需要靠自力更生?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聂荣臻元帅曾在某试验成功后说过“四个现代化靠买是买不来的”。在高技术领域中,日本的方针是在技术上使中国落后10年以上。美国、欧洲动不动就制裁,不发许可证。这就是科技领域斗争的现实。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
(二)大力协同,全国一盘棋,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像航天这样的高技术是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大系统工程,已经不像牛顿、爱因斯坦时代那样,只是个人或少数人在实验室内孤立地进行研究。它需要成千上万的研制人员和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协同动作,需要高度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投资只是美、苏、欧、日的几十分之一,可是我们搞出的导弹、卫星和运载火箭相对投资而言并不少,能做到这一点,集中领导、全国一盘棋、大力协同、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恐怕是主要原因之一。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对航天工业也是强调集中统一。例如美国在搞北极星导弹核潜艇计划时,就采用“计划评审技术”的模式,高度集中统一,组织非常严密。
(三)严谨务实,发扬实干精神
“老五院”建院初期谁也没有见过导弹、火箭,更不懂怎么设计和生产导弹。不懂就学,边干边学。中国的航天史告诉我们,每攀登一级更高的新技术台阶时都需要攻克大量的技术难关,每次飞行试验的故障分析和排除不知要付出多少个不眠之夜。
(四)奋发图强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根本
20世纪60年代,“老五院”各分院的科研办公大楼每晚都灯火通明,绝大多数的同志都自动来加班或学习,直到深夜。那时候是没有加班费和夜餐的。当时领导来到办公室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说服动员大家早些回家休息,但是往往赶也赶不回去。
我在美国有一个好朋友,他已去世了。当我回国后,他仍留在美国。他是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也就是总工程师),我曾是航天工业部的总工程师。他的年薪是30万美元(20世纪80年代),在西雅图一个小岛上拥有高级别墅。我的工资只有他的百分之一。可能有人会问我对此有何想法,我的回答是我们干的导弹是保卫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他干的导弹是威胁中国的。我能够和第一代航天战士一块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白手起家,在相对国外差得多的条件下,用仅有西方国家几十分之一的投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立起一整套中国航天基业,使我国航天事业在国际上排到前几名,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