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办高校如何上水平

大学校长访谈
2003-10-1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庆 我有话说


陈万年,196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长时间任教东南大学,担任学校党委书记。1990年至2000年,先后任中共江苏省委高校工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苏省教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委员,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3年9月,任三江学院理事会理事长、三江学院院长。

1992年,沐浴着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春风,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学府的退休教授和管理人员发起创办了三江学院。10余年来,学院在校生已发展到6800人,成为全国9所独立设置本科的民办高校之一。记者日前走访了新任三江学院理事长兼院长的陈万年先生。

论及民办高校,在教育战线耕耘了近40年的陈万年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民办高校已经到了认真审视‘生存问题’的时候了。众多民办高校连年招生遭遇‘滑铁卢’,显现了民办教育多年积累的症结。在激烈的竞争中确保办学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稳步发展,首先要确保办学质量上水平。”

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谈及三江的成功经验,陈万年告诉记者,三江学院办学伊始,就把目光锁定在培养人才市场急需的专业和应用型人才上。专业数由开始时的4个,逐步增加到现在的31个,无一不经过认真细致的市场调研。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三江综合市场、生源、师资和设备等各方面的因素,一开始就提出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陈万年自豪地说:“在办学过程中,我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三江的领导、中层干部、教师、班主任绝大部分来自南大、东大等著名高校。这些退休的老同志对确保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目前这种培养模式仍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能力和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发展。”陈万年认为,三江学院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知识、能力、素质三维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即培养基础知识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干才,使毕业生能很快地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创出三江学院的特色和品牌。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院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以及公办高校纷纷举办民办二级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迫切性、重要性前所未有地摆了出来。管理队伍也是一样,干部老化,青黄不接,不利于学校的规范管理和提高水平。”为此,我们招聘了一批年轻的专职老师,建设了一支稳定的、老中青、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这位主掌过名牌大学和江苏全省教育的院长对此很有信心:“在师资和管理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一是较大幅度地增加工资,以增加吸引力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妥善处理老教师的“二次退休”问题,凡为三江作过贡献的,我们都不会忘记;三是提出“三江传人办三江”的口号,凡1902年清朝两江总督张之洞先生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衍生的院校,都是我们的“亲戚”,凡三江传人皆为我师、皆为我友;四是注意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双师型人才来院担任教师;五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采取一系列措施,留人先留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十年创业,几多艰辛,酸甜苦辣皆己尝;继往开来,任重道远,探索创新永不休。”临别三江,陈万年的两句话意味深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