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励精图治锐意进取 把武科大办成高水平综合型大学

2003-10-23 来源:光明日报 马金山 夏斐 我有话说


今年10月26日,是武汉科技大学办学105周年、校庆45周年庆典的日子。10月18日,记者专访了武汉科技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刘光临教授,请他谈谈45年的武汉科技大学。

人逢喜事精神爽,50多岁的校长刘光临教授容光焕发。中等的个子,敦实的身材。笔挺的深灰色西装,内衬洁白的衬衣和藏青色的领带,显出他的严谨和庄重;宽边的眼镜,以及浓眉下一双亮眼,则透出他的干练与睿智;甚健的谈锋与和蔼的笑容,既透出学者的风范又有着友邻般的随和。在校长宽大而雅致的办公室里,刘光临教授愉快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据我所知,武科大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于1898年的湖北工艺学堂。

答:是的。清朝末年,张之洞在武汉创办了三所学校,其中“自强学堂”,就是现在的武汉大学;“农艺学堂”,即现在的华中农业大学;“工艺学堂”,则为现在的武汉科技大学。当时,张之洞创办湖北工艺学堂,旨在培养钢铁冶炼和机械制造方面的技术人才,创办钢铁冶金机械制造业。湖北工艺学堂培养人才强调德为才之根本,重视德才的和谐统一,且在办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沉静、好学、崇实、去浮”的优良学风。而今天,武科大的“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校训,可谓与之一脉相承。经过几十年的历史变迁,1954年,学校更名为武昌钢铁工业学校;1958年7月,成立武汉钢铁学院;1995年4月,由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和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所冶金部直属高校合并组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9年4月正式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学校隶属湖北省委省政府管理,确定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体制。

因此,我们所提的办学105周年,是指从湖北工艺学堂到今天的历史;我们说校庆45周年,是指从武汉钢铁学院正式培养本科生到现在的历史。这其实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悠久的办学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为武科大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应该说武科大的历史是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史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问:在办学思路上,武科大有哪些特点?

答: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倡导“无为而治”。其实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为者,努力去为;不为者,自觉不为。根据这个理念,我们注重构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不求其全,但求其优;不求其大,但求其特。

问:您认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应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就像一座名山古刹一样,环境优美,建筑气派,有大师级的方丈或主持,有高台佛祖,有四大金刚和十八罗汉,才会有香客如云。一所学校,同样要环境优美,建筑气派。要有团结务实、精干高效的领导班子,有大师级的专家教授,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优势和科研特色,有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实验室,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重大科研成果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形成其他学校无法替代的特色与优势。

问:具体到武科大,您是怎样做的?

答:作为省属重点大学,受人、财、物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像清华、北大那样全面开花。我们不求其全,不求其大,做到有所不为。但我们可以在某一学术领域或某几个领域做精、做优、做特、做强,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有所为。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才能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去打攻坚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

我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有一批面向钢铁冶金行业,为钢铁冶金服务的冶金、材料、机械及自动化学科,还有近年来发展的一些新兴学科。钢铁冶金是湖北的支柱产业,因此学校明确提出学科建设要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努力打造优势学科,构建核心竞争力。同时又注意因势利导,拓展新的学科领域。目前,学校有涵盖理、工、文、法、经、管、医七大学科门类,并逐步建成以理工为主,多学科综合发展的综合型大学。

问:您对老庄的哲学研究得很透。在为优、为特上,你们是怎样做的?

答:我们首先选择了重点突破。木板本无缝隙,但钉子既尖且硬,加上铁锤的不断捶打,再硬的木板也能打进去,力量大就可以进得很深。我们就是用这种精神,把材料学学科推向当今国际学术界的最前沿,引领了当今世界材料学学科新技术发展的潮头。

问:请您具体谈谈。

答:材料学学科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及金属材料工程两个专业构成。为了做优、做特这个学科,我们不惜花重金建成了国内一流水平的实验室,拥有一批国内外一流的精密仪器和设备;与此同时,采取了国内名师指导、出国深造与承接国家“七五”、“八五”和“九五”重点科研项目和冶金部多项重点改造项目,实战演练,把教师推到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去摸爬滚打。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形成了以李楠、汪厚植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师资队伍,形成了包括朱伯铨、柯昌明、李亚伟博士等在内的一批中青年学者组成的学术梯队,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肯定和尊重。这个学科的特色和优势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她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该学科点现有教师4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4人,拥有博士生导师和享受国家级特殊津贴的专家3人,其中两个是学校首席教授,还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2名。45岁以下的教授占学科点教授总数的56%,其中已获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占89%。其次,她拥有学士、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授予权。迄今为止,已培养了本科生4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50余人,博士研究生20余人。这个学科点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就连国际有名的企业都争相招聘。目前,尚有在校本科生300余人,硕士研究生110余人,博士研究生23人。就是说,该学科点为国内外科研与教学机构输送了一大批人才。

问:材料学学科点已经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且独具特色优势的研究方向。这种优势,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吗?

答:是的。这些研究方向主要有:中国耐火材料原料的应用基础与深加工研究、冶炼新技术用耐火材料、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高技术不定形耐火材料、纳米材料及其应用、钢的材料的表面强化与改性,以及新钢种研究开发等。这种优势,都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近年来,我校先后主持了两次国际耐火材料方面的学术会议。此外,该学科点还出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40多年来,他们承担和完成了100多项国家及部省级技术攻关课题,取得鉴定成果40多项,获国家及部省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其中有一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铝矾土直接电熔制备98.5%A l2O3电熔刚玉,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专家鉴定为国际首创。该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他们还承担了60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项,正在为当代国际科技这一前沿领域谱写新的辉煌。

问:据我所知,材料学学科建立了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实验室。

答:对。该学科点为省级重点学科,下设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武汉市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最近,经过国家有关部门评审通过,该实验室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就是说,在这个学科点,国家承认其为国内一流水平的实验室,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但我们不会因此而满足。对这个学科点,我们还要努力达到三个目标:在三至五年内,这个学科能获得一级学科的博士授予权;“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实验室”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本学科能拥有一至两名院士。

问:这个目标鼓舞人心。刘校长,您对材料学学科了如指掌,对其特色和优势如数家珍。对如何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学校,您可以说是胸有成竹。我知道,您本身就是一个学者,一个教授,在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领域出了一批科技成果,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正因为如此,您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学校工作中,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培育优势。这也许就是专家学者型校长的优势。因为您本来就是专家、教授,是内行。

答:哪里,哪里,还谈不上。学校是藏龙卧虎之地,优秀人才多得很。在钢铁冶金方面,有毕学工教授、李光强教授;在机械方面,有李友荣教授、陈奎生教授,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这几年,我们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寿荣、刘,聘请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刘本仁、洪城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洪运等为特聘教授,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在2300多名教职工中,我们拥有“双聘”院士3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3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600余人,其中有一批国内外学术界颇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他们中,除上面所述外,还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方康玲教授,湖北名师、机械自动化学院廖汉元教授,以及近年来涌现的一大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青年教师。他们中,有“楚天学者”、在绿色制造中崭露头角的张华教授,有匠心一片育桃李、被同学们称为知心姐姐、“巾帼十佳”之一的刘丹,有被同学们称为严师挚友的优秀班主任邓旭东和数学教师余东,有倡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副教授张友元,有上课深受学生好评的博士李德宜、教授胡百鸣……可以自豪地说,今天的武科大,科研、师资力量雄厚,可谓人才济济。

问:这是办好学校最为宝贵的资源。刘校长,像在战争中占领桥头堡或滩头阵地的同时,往往要扩大战果,或派新的部队向纵深进军一样,武科大在其他专业学科上有什么特长或优势?

答:有。近几年来,我校机械自动化学院也在竞争中独领风骚。他们获得了包括省部以上的科技进步奖15项,出版专著12本,发表论文300余篇。去年12月,机械传动与制造实验室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通过了专家评审,成为武科大又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钢铁冶金、金属压力加工、自动化和化工领域的研究,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此外,武科大在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土木工程以及化工与资源工程等领域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同行中有较大的影响。尤为可喜的是,今年又新增2个学科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9个学科点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到目前为止,武科大共设置了15个学院、41个本科专业,建有25个研究所(中心)。学校还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重点学科。突出的学科优势,综合的办学实力,使这里既出成果,更出人才。

问:近年来,武科大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学校开展的科学研究项目共有300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八六三”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40余项,省部级项目200余项,共取得研究成果100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10项,省部级奖励100余项,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5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30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0余部……

问:真可谓硕果累累。这是在办学理念上追求优势和特色的必然结果。

答:对,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今天的武汉科技大学不仅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而且在办学实力、办学水平、科研创新能力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问:武科大原隶属于冶金工业部。我知道,武科大为我国冶金工业发展培养了不少人才。

答:对,这也是武科大的优势。即背靠一个实力强大的冶金钢铁行业发展,面向经济建设,立足于为冶金钢铁行业培养人才。近年来,划转湖北省管理以后,又着重加强了面向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湖北省输送人才。

问:您能具体谈谈武科大与钢铁行业的不解之缘吗?

答:可以。从地域上看,武科大的近旁,雄踞着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从时间上看,武钢投产于1958年,武科大的前身武汉钢铁学院也与之同年诞生;从隶属关系上看,我们同属原冶金工业部;从专业设置来看,武科大囊括了钢铁企业从矿山采掘到钢材轧制在内的所有专业。武科大从她诞生之日起,就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有着不解之缘,有一种钢铁情结。可以说,有武科大为武钢输送优秀的人才,才使武钢更加辉煌。今天,武钢在职的6000多名本科以上学历的干部中,三分之一以上是武科大培养的;400多名硕士以上学历的员工中,一半以上源于武科大;700多名处级以上领域干部,近三分之一源于武科大。武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本仁和党委书记王炯,都是武科大的优秀学子。与此同时,武科大的科研成果,则最先推广运用到武钢的大生产中,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武钢在生产、建设和科研中的新鲜课题,又成为武科大科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得到武科大的帮助而不断发展的武钢,则向武科大提供雄厚的资金和物质支持,反过来又使武科大不断发展壮大。地处同一区域,同属冶金系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优的校企双方,在相互支持中共同发展,实现了双赢。去年年初,武科大聘请刘本仁总经理为特聘教授。刘本仁亲率200多名中层干部来访,与武科大实行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全面合作。双方出资组建的新材料研究院也宣告成立,旨在瞄准国际市场开发耐火材料及纳米材料。这都表明,校企双方掀开了联姻的新篇章。此外,武科大还与鞍钢、马钢、唐钢、太钢,与邯钢、广钢、涟钢、湘钢以及湖北的冶钢、鄂钢等企业联姻,共谋双赢。45年的历史表明,武科大为冶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冶金行业为武科大的发展,提供了人、财、物的鼎力支持。

问:我注意到,武科大近几年招生形势非常好,在校学生从3年前的1万多人增加到2.9万人。加上各种不同形式的合作办学,生员总数已近5万。为什么有这么好的发展势头?

答:这是改革潮流浩浩荡荡,我们顺之者昌的结果。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国家需要更多的人才,呼唤高校培养更多的人才;日渐富裕的老百姓中,渴求上大学的有志青年越来越多;大学也迫切需要在发展中上台阶。“三需合一”如三江汇流,就形成了求学潮。在这席卷而来的大潮前,我们记得清朝诗人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把“不拘一格降人才”改为“不拘一格育人才”。因为人才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靠培养教育出来的。在形式上,要不拘一格,就是说,不仅要搞好本校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教育,扩大生源,而且要向外谋发展,想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合作办学,形成多层次、多模式的办学格局,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问:具体如何实施?

答:从国际层面上说,我们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路子。从12年前开始,武科大就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合格者将取得国外大学专科毕业证书,同时可赴澳大利亚继续深造。12年来,已有近千名毕业生赴澳留学。从今年开始,中澳合作“工商管理双学位”班也开始运作。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了国际学院,下设中澳、中德(与德国德累斯顿大学合作)、中加(与加拿大VCC学院合作)3个分院。此外,学校每年还选派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到日本北见工业大学公费留学一年,目前已有7批学生留学日本。我们还与英国、俄罗斯和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问:这实际上是开辟了数列国际留学直通车,真可谓条条大道通罗马。

答:是的。在港澳这一层面上,我们引进港资合办了城市学院。此举开湖北高校借助境外资金办学先河。城市学院致力于培养各类适应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与管理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学院现有学生近2000名。未来3至5年内,学院将成为一个拥有8000名左右在校学生规模、教学设施齐全、管理严谨高效、教学质量优良的二级学院,使学院走在湖北乃至全国高校二级学院前列。

问:在内地,学校有哪些新的举措?

答:在军地合作办学方面,武汉科技大学汉口学区是武汉科技大学与空军雷达学院合作办学的一种新模式。空军雷达学院在电子、信息方面有较强的学科优势。每年武汉科技大学招收近600名新生,充分利用空军雷达学院的师资、科研优势,在汉口学区进行培养。目前汉口学区已有学生2000余人,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军地合作办学的模式。

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是武汉科技大学与湖北广信科教开发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独立学院。企业方已投入近3亿元,在武汉市庙山开发区建设了近500亩的校园,目前分校已有本、专科专业16个,在校学生一万余人。该校充分利用了在汉高校的退休教师资源,在省内民营体制的高校中力量最强。

问:招生扩大了,如何充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

答: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总的思路是,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还是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主旋律,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聘请了一批院士当博导,引进了一批包括“楚天学者”在内的高层次人才进校充实教师队伍。同时,激励现有教师发挥潜能。通过人事改革打破大锅饭,以岗定酬。对教师实行聘任管理,可以高职低聘,也可以低职高聘。鼓励年轻教师站稳讲台,鼓励骨干教师成名师,成大师。我们制订了“教学事故48条细则”,并严格考核,从源头上确保教师尽职尽责。我们实施了“督导制度”,组织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教学第一线督导,构成一道“教学事故防火墙”。各学院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理学院在数学类试点班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每5名学生配一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为导师,为学生成长导航。机械学院倡导“零作弊”规则,22个学生班自觉杜绝考试舞弊现象。与此同时,该院的机械基础课成为全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在全省高校中仅有6个。学校还狠抓学生的素质教育,促其全面发展。学校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学生助学贷款人均总额居全国高校前列。绝大多数贫困生学费得到妥善解决。总之,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生员大增的前提下,不仅有效防止了杜绝教学质量滑坡现象,而且力求教学质量上台阶。

问:今天的武科大,已是桃李满天下了吧?

答:45年来,学校培养了6万多名毕业生,他们活跃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他们中,有的已成为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有的已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成为著名的学者或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涌现出包括鞍钢、宝钢、武钢、邯钢、涟钢等一大批国有和民营的大中型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等。如孙志刚、王万宾、刘、范钦臣等,可谓群星灿烂,熠熠生辉。昨天,他们以母校而为荣;今天,母校因他们而增辉。

问:在您的眼中,今日武科大,是一个什么样的武科大?

答:今天的武科大,已成为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以理工为主,并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医学和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的综合型大学,是一所雄居江南的品牌大学。今天的武科大,是见仁见智的武科大。在我眼中,她是传承文明、与时俱进的武科大;在教师眼中,她是严谨求实、铸就英才的武科大;在学生眼中,她是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武科大;在校友眼中,她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武科大;在外籍教师的眼中,她是开放办学、与世界接轨的武科大;在人民的眼中,她是和北京科技大学和东北大学等一起撑起共和国“钢铁的脊梁”的武科大。

问:好,精彩!下一步,你们打算怎么办?

答:45年的成就只属于过去,105年的历史还要延续,美好的未来更要靠自己拼搏,这是我们的共识。新年伊始,我们就浓墨重彩,书写新校区建设的新篇章。在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我校已在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的武汉黄家湖畔征地2000亩,再用5年筹资10—15亿元,建设建筑面积为90万平方米的新校区。大手笔规划、高起点设计,分步骤建设。新校区纳自然之秀,汇人文之美。我们立争在短期内将其建设成为现代化、园林化、人文化、数字化的新型“绿色大学”,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将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与此同时,我与校党委书记吴国民同志及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一起,凝聚全校数万各师生员工的智慧,雄心勃勃地制定了新的奋斗目标,即把武科大建设成为众多学科协调发展、部分学科优势突出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问:好!大鹏展金翅,一啸遨九天!祝你们鹏程万里,前景辉煌!

答:谢谢!我深信,有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有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有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明天的武汉科技大学一定会前程似锦,更加辉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