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航团飞行员个个敢于较真,苦练精飞,图为他们在进行飞行特技演练的一个镜头。本报通讯员张军劳摄
东海某海域。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三军联合作战演练正在紧张进行。只见新型武装直升机组成的编队,时而以地形作掩护编队低空飞行,时而穿过云雾,时而闯峡过谷,以旋风般的速度进入隐蔽位置,当快要接近目标时,突然快速跃升,俯冲发射,一枚枚导弹、火箭如空中霹雳飞向目标……片刻间,完成攻击任务的直升机编队迅速撤离,消失在茫茫云海之中。
这快捷的一幕,仅仅是陆航团“打赢”能力的一个缩影。从重大军事演练到城市防卫,从抗洪抢险到海上救难,从完成保障任务到处理突发事件,近年来,陆航团先后28次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重大任务。
作为我军一个新型兵种,武装直升机在高技术战争中担负着空中突击队的作用,只有不断飞越新高度,才能履行“打赢”的神圣使命。近年来,他们大胆地进行训法战法改革,组织了空中布雷、单机对抗、双机攻击、群机编队等课目的训练;开展联合训练,与某海空军和特种部队进行掠地飞行、掠海飞行、伞降机降、楼顶机降、空中悬停等内容的军兵种协同作战演练;拓展训练领域,积极探索夜间搜索营救、跨区域远程机动、处置突发事件等重难点课目训练。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陆航团就完成了倒飞盘旋、悬停点头、U形起飞、O形着陆等飞行高难度动作;成功地组织了掠地飞行、夜间低空飞行、快速机降等实战课目训法,取得掠海机动飞行、突然跃升攻击和快速隐蔽接敌、空中火力突击等训练创新成果;创造了水平攻击、跃升攻击、双机攻击等一系列空中打击新战法,实现了由运输型向攻击型、由执行陆地任务向执行海上任务、由单批单架飞行向大机群编队飞行的转变,使技术和战术训练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层次。
秋高气爽。装有导弹稳瞄系统的新型武装直升机进入射击空域。射手单宜甫一改往日的目视,把视线投向稳瞄系统的荧光屏上,当目标被锁定后,他轻轻地揿了一下射击按钮,霎时只见导弹呼啸而出,千米之外的装甲顿时化作一团烟雾。
前去观看的团长祝长凯、政委刘卫国笑了。为了实现信息化火力打击能力,陆航团官兵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早在3年前,团党委就提出,要适应新军事变革,一定要两个轮子一起转,实现融合发展,良性互动。从那时起,他们边练多种条件下的作战能力,边抓信息化建设,提高指挥自动化水平和信息化火力打击能力。2001年新型武装直升机列装,不久又配发了稳瞄系统,但设备设计不完善,一时无法投入使用。他们在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的帮助指导下,立即组织精兵强将攻关,解决了相关接口问题,使瞄准系统在武装直升机上“安家”。去年,团里组织该型武装直升机导弹实弹射击,发发命中目标。今年,团里再次组织导弹实弹演练,又是百发百中。这一成果为其他陆航部队解决该型武装直升机稳瞄系统的问题提供了经验。
2002年10月。江苏启东外海渔船遇难。陆航团接到命令:出动两架直升机前往营救。
十万火急。团长下达了起飞的命令。两架直升机同时腾空而起,朝着东西60公里、南北120公里、面积7200平方公里的海域飞去。
险情,通过海事卫星电话传来:出事船只人员也失踪。现场指挥员吕礼琪副团长决定:分两个区域,由两个机组分头搜索。忽然,一簇烟火从汹涌的海浪中升起。这是渔民船上点燃的火堆。吕礼琪加快飞行速度,并将直升机降低到距海面只有15米的高度。船上的桅杆很高,飞机根本无法靠近,吕礼琪只好横向移动,在紧靠船沿的上空悬停。副团长陈恩虎眼疾手快,立即打开舱门,放下救人的吊篮。
风大,浪高,雨急。倾覆的船和直升机摇摆不定,既影响救助,更潜伏着危机。时间就是生命。吕礼琪凭着过硬的技术,将直升机在空中悬停,接着下降到100米、50米、20米……
陈恩虎一边操纵电动机绳索,一边在舷窗上进行吊篮救人。风在吹,机在摇。吊篮大幅度摆动。陈恩虎探出半个身子,用手稳住绳索。终于,船员抓到了吊篮,他揿了电动按钮,吊篮慢慢升起……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营救,8名遇险的渔民全部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