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上海,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自10月18日开幕以来,中外精彩剧目在各剧场轮番上演,演出交易会成交项目又创新高,南京路世纪广场和豫园的“天天演”活动也每日给市民们带来新的惊喜。置身其中,使人感到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成功运作和全民参与,都使它真正成为荟萃中外艺术的盛会,成为广大市民的节日,也真正做到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以往的文化节会多数是政府贴钱的“官办”模式,但上海国际艺术节却令人耳目一新。艺术节组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王仲伟说,上海国际艺术节虽由文化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但市政府只是给予政策上的推动,具体操作全由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按国际惯例市场化运作,面向社会,自筹经费。中心设立于2000年,是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常设机构。中心的成立,避免了仓促、临时凑起“草台班子”短期操作的种种弊端,增强了前瞻性和预见性,有利于长效管理与规范管理,也使艺术节能够精心挑选中外优秀节目,以打开演出市场。
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陈圣来强调,优秀的剧目是一个艺术节质量和成功的保证,上海国际艺术节始终坚持“经典与一流”、“探索与创新”为标准精心挑选节目,参演剧目分别由十几家演出经纪机构通过和剧团、剧场多轮洽谈,按市场规则签订合同。这样,改变了过去政府统包的作法,注重节目的质量和观赏性。往届的景观歌剧《阿伊达》、俄罗斯芭蕾舞剧《天鹅湖》、原创舞剧《野斑马》等剧目,都吸引了八方来客。本届爱尔兰舞蹈《大河之舞》、阿根廷歌舞《探戈女郎》、上海原创舞剧《霸王别姬》、精品版越剧《陆游与唐婉》等中外优秀剧目已成为艺术节的最大亮点,其中不少节目应观众要求临时加演。艺术节的展览项目《古埃及国宝展》开展第二天即有15000人参观,为满足观众要求,只好增开夜场。
与京城人们热衷于搞赠票看“蹭戏”相反,上海国际艺术节杜绝赠票。无论是谁,一律购票看演出,使演出纳入市场轨道。而海内外艺术精品的展示,使上海市民足不出“沪”就能欣赏到世界一流团体的演出,于是踊跃购票,艺术节开幕前演出票已销出七成。上海国际艺术节避免了圈内热,而真正成为市民的节日。
南京路世纪广场的“天天演”,是连续三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群众文化的重头戏。
参加艺术节的国内外一流表演团体与市民在这里共同联欢,一些外地游人也停下观光脚步观看表演。本届艺术节组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副市长杨晓渡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今年的艺术节群文活动丰富多彩,除了南京路的“天天演”活动,还在豫园开办了“中华戏曲天天演”专场。此外,上海市民才艺大赛、青春“沪”动2003上海青年学生文艺活动巡礼、中外艺术家下社区等活动,都让更多市民接受高品位的文化熏陶。他还透露,本届艺术节为进一步吸引更多市民进剧场,努力改变“有钱的进剧场,没钱的去广场”的状况,政府采取补贴低价优惠票措施,上海文化基金会出资上百万元,通过定点集中销售和各剧场常规销售的方式,将3万张10元至50元之间的低价优惠票提供给市民。面对低价票会否冲击正常票务的疑问,艺术节中心总裁陈圣来解释说,低价票不仅没有影响正常出票,反而带动了票房热销,扩大了演出市场。艺术节前半程演出的舞剧《霸王别姬》、越剧《陆游与唐婉》、话剧《长恨歌》等场场爆满;中外艺术家合演的《茶花女》票已售罄;即使是冷门戏、探索剧加拿大多媒体现代舞《灵·骨》,票也被年轻人买走了九成。后半程上演的剧(节)目,票务销售也一片看好,《京剧名家名剧演唱会》、《NDR交响乐团音乐会》、《卢森堡爱乐乐团音乐会》等演出票已所剩无几。
上海国际艺术节历经五届,在国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一个著名品牌,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优秀团体和节目。艺术节也借此搭建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引进国外优秀节目,并将国内优秀演出介绍出去,走向海外市场。
演出交易会是上海国际艺术节探索市场化之路的重头戏。本届交易会,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匈牙利、埃及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艺术节和135家中外演出机构、演出团体参展。展会总协调和总指挥陈圣来兴奋地说,本届交易会规模超过往年,并新推出六项新举措,如设立国际交易会展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板块等,使演出交易会日益走向国际化、多元化、专业化。他透露,交易会以多种形式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共计112个,其中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应瑞士兄妹公司邀请,明年将赴欧洲7国演出;应西班牙经纪公司之邀,上海杂技团明年将赴西班牙演出。本次最大的赢家是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他们的原创舞剧《霸王别姬》在开幕式上亮相后,得到一致好评和诸多商家青睐,明年上半年将赴日本巡演,下半年则携另一原创舞剧《野斑马》一起赴欧洲11国巡演180场,而埃及、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国则希望“抢夺”到《霸王别姬》2005年的演出权。更让陈圣来高兴的是,艺术节中心此次分别与中演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德国碧漪德中文化交流公司、德国斯图加特西南广播交响乐团等签下了第六七届艺术节的合作项目。陈圣来说,上海国际艺术节交易会和国际上一些老牌、知名的交易会已经达成长期合作伙伴协议,每届交易会双方都会互通信息、互换展位,以此为中国引进更多、更好高质量的国外经典剧目,同时也为国内的优秀剧目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架起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