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时代呼唤出版家

2003-11-06 来源:光明日报 于友先 我有话说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文化产业”的重要思想,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是一场重大的变革,迫切需要大批出版家的出现。

优秀出版家是出版产业的脊梁

大批优秀出版家的出现是我国出版行业变革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出版工作作为文化事业来管理。如今我们要把出版作为“产业”来发展。这一认识的变化是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深化。美国出版家约翰·德索尔指出:“图书出版是一项文化活动,又是一种经济活动”出版家既要创造社会价值,更要创造经济价值,要为资产保值增值。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我国十分缺少这样意义上的出版家。

大批优秀出版家的出现更是我国出版产业发展本身的需要。要对出版事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必须依靠出版家。因为出版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自身的规律。必须拥有大批掌握出版经济规律的出版家,才能切实推动我国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出版产业生产的产品是一种精神产品,用法国大作家雨果的话说,是“思想”;它肩负着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造就大批既懂经济又懂政治的出版家。

出版家是创造双重财富的企业家

从产业的角度看,由于出版活动是一种企业行为,所以出版家就是企业家,是创造精神和物质双重财富的企业家。

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出版家是整合人类思想文化资源而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由于出版家生产材料和生产目的的特殊性决定着其不是一般的企业家。约翰·德索尔说:出版家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图书市场上,而且体现在包括出版业在内的文化和文明中,为文化传统注入生命活力的股股清泉”。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它不仅与一般物质产品一样具有经济价值,而且是传播知识、交流思想的载体。正是由于文化产品的这一特点,今人才能与古人对话,不同民族之间才能相互交流,文明成果才能代代传承,人类进步才能不断实现……只有从这里,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出版家在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出版家还是社会就业机会的创造者。这方面与一般企业家十分类似。我国出版由“事业”向“产业”的转型刚刚开始,虽然现有出版社的规模都不是很大,但这从另一个方面表明,我国出版产业的成长空间十分广阔。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就业岗位。

营造出版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为了营造大批优秀出版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当前应该加快三个方面的改革:

第一,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政事分开的改革步伐。事实上,在市场经济社会,出版活动也是经济活动,出版物也是商品,它的质量也要经市场的检验。所以今天我们要发展出版产业,就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按照企业的方式来管理出版活动。

第二,借鉴经济领域改革成功的经验,大胆引进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它的基本原则也适用于我国出版企业。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这也是国外发达国家出版企业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建立健全出版企业法人制度,使其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真正的出版家才能浮出水面。

第三,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向市场要出版家。这也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2002—2005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建设一支职业经理人队伍,逐步实现职业资格制度,加紧研究制定资质认证标准和市场准入规则。参照国际惯例,探索建立符合中国企业实际的首席执行官制度。”这些对我国当前出版改革也都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