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位东盟国家的经济官员、学者和实业家近日以“学生”的身份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在该校经济学院接受为期二十天的学习。以“中国经济开发区”为主题的研修班将帮助他们全面透彻地把握中国经济开发区的运行机制。
日益开放的中国把中国人推向了世界各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走进中国,探究中国。如今,高校里的外国留学生早已不是校园里的什么风景,而以政府官员、学者身份走入中国大学课堂的似乎还不多见。据介绍,本次研修班是我国政府根据有关协议确定的原则和精神,而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以期推动中国和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就开发区经济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其成效进行交流,探讨经贸合作的新途径和新领域。本次培训从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关系入手,分十个专题向十国的经济官员系统地介绍中国经济开发区建设的特点。人大经济学院的老师透露,他们精心设计的十个专题层层相扣,彼此间既有内在逻辑关系,同时又相互独立——先从微观层面上介绍中国经济开发区发展的现状,中国中、西部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成功案例,以及比较祖国内地与台湾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异同,使东盟各国的经济官员对中国经济开发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从宏观层面上探讨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战略意义、决定经济开发区部署的宏观产业结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给开发区建设带来的影响,以及中国和东盟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加深各国官员对中国经济的理解。而在培训的最后,还将安排一周的实地考察,参观中国中、西部较为典型的经济开发区。
事实上,对人大经济学院来说,培训国外有关政府官员已不是第一次。2000年3月,中国与安第斯共同体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建立政治磋商与合作机制的协议,中国政府根据协议确定的原则和精神,决定帮助安第斯大学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中国经济增长研修班”,以期推动中国和安第斯共同体成员国之间,就经济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其成效进行交流,探讨经贸合作的新途径和新领域,进一步增进友好合作。2001年11月、2002年11月,连续两届安第斯共同体经济官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研修班”先后在人大经济学院举办。在每期为时四周的培训中,人大经济学院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的二十余位著名专家学者为学员介绍中国对外援助、经济体制改革、转轨经济发展、资本市场、货币和财政税收政策、银行体制、农业经济、社会保障、IT业发展、环境研究和入世问题等方面的情况,并和学员们就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展开热烈的讨论。还带领他们实地考察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国有企业、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现代农业基地优化配置教学资源,采取以学院为依托,整合全校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并借助部分校外知名学者进行教学,同时安排学员赴外地考察活动的模式,使几届培训取得了圆满成功。对于人民大学来说,同样获益匪浅,正如人大党委书记程天权所说,国际研修班在人大的成功举办,开启了国际间人力资源合作的有益尝试,对于该校拓宽交流和沟通的渠道,扩大办学资源,优化办学环境,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