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文化在历史上曾两次给欧洲以决定性影响,一次是古罗马时代,一次是文艺复兴时期。悠久灿烂的文明给意大利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这个国家拥有全世界大约60%的历史、考古及艺术资源。意政府认为,文化遗产关系到民族特质,是国家魅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把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遗产定为长期国策,并作为培育和管理现代文化市场的总纲。
世界各国政府通常设立的文化部在意大利叫作“文化遗产及文化活动部”,简称为文化遗产部。它的行为宗旨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全力繁衍传统文化的内在生命,提高全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文化素质;二是对外树立意大利形象,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防止沦为“文化霸权”的殖民地;三是以传统文化优势促进现代经济的全面发展。意大利一切有关文化的法规和文化活动,都是在这三个基点上制定和展开的。
意大利共有3万座古建筑、10万座古教堂(其中3万座具有很高文物价值)、1500个古修道院、4万多个古堡、近4万个古庭园、900个保持较好的古城历史中心区、4万个博物馆、3万个历史图书档案馆,还有大量散布于全国的历史遗迹。这些文化遗产,几乎每一处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蕴涵着久远的文明。意大利把它们视为国家永久的财富,不仅颁布法律严加保护,而且作为国家一项重要产业进行开发和管理,尽可能使它们成为各地区的经济增长点。
意大利文化资源产业的发展,不仅每年吸引了世界各地近4000万游客,直接创汇约300亿欧元,而且带动了交通、建筑、餐饮、古物修复、音像、出版等各行业的发展。国家成立了由文化遗产部、交通部、生产活动部等多部门组成的混合委员会,负责协调全国成千上万的“艺术市镇”和文物古迹所在地的环境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意大利多数文化遗产属于国家,长期以来一直由国家专责保护和管理。为进一步开发文化资源产业,从1994年起,一些博物馆、古迹、遗址等逐步交由私人资本管理。但国家仍掌握所有权、开发权和监督保护权,其重要人事任免、票价、开放时间也由国家文化管理部门决定。租让时间根据文化遗产的重要程度确定,但不能超过99年。私人资本的介入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有社会各方参加的基金会,二是私营企业联合体。例如,早已沉入海底的罗马帝国初期的一个贵族度假区,就是由一家私营企业联合体于去年开辟为海底历史公园的。该联合体由企业、出版社、旅行社、地质测量公司等组成。
为激励私人企业投资文化资源产业,近年来国家又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2000年颁布了“资助文化产业优惠法”,规定企业投入文化资源产业的资金一律不计入企业应缴税款的收入基数,也就是说企业可以不为那部分资金纳税。2002年10月又开设了一个特殊的交易所——“文化遗产和可持续旅游交易所”。该交易所除日常交易外,每两年举行一次大型交易会,第一届已于2002年10月27日在撒丁岛举行。
意大利的文化资源产业注重提高经济效益,更注重发挥社会效益。例如,国家每年3月举行一次全国性文化周。其间,除传统戏剧外,属于文化资源产业的所有其他场所一律免费向全体公民开放。平时,18岁以下的学生也是全部免费参观。意政府把这看作是维持“民族特质”的重要保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