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彩笔染尽草原情

2003-11-1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桂廉 我有话说

被誉为我国以草原为题材的先驱油画家陈继群,在国内外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300多件作品被各地收藏家收藏。这样一位成就颇丰的画家,初次见面给我的印象竟是如此的简朴:身着极为大众化的夹克衫,鼻梁上架着一副普通的白框眼镜,说起话来谦和而有礼。

采访陈继群,本来正题应是他的画,然而他谈的更多的却是他那挥之不去的草原情结。他原是北京的下乡知青,在内蒙古东乌旗草原生活了13年,草原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陈继群从小喜欢画画,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在那里三年多的学习,给他的绘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文革”的爆发几乎打碎了他当画家的梦想。经过一段的纷乱与迷茫后,1967年,响往安静与大自然的他毅然和同学一起告别北京,踏上了到内蒙古插队落户的道路。

谈起他在内蒙的生活,陈仍然是那样的眷恋。“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草原,五颜六色的野花,马群羊群……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草原的美是没有到过那里的人想象不到的。”他用手比着膝盖说:“当时的生态保护较好,夏天的牧草能有这样高。那时的草原,你经常可以看到狍子、兔子和各种鸟儿。”

陈到草原时还不到20岁,我问:“你们当时在那里生活过得惯吗?”他说:“是有个适应过程,先说语言,当地人当时基本不会说汉话,所以我们开始与他们交流全靠打手势。一年多以后,我们才学会蒙语,可以与他们交流。”谈起他与当地牧民相处的情景,陈继群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他讲起蒙古族老阿妈为他们缝制皮袍,年轻的蒙古族伙伴教他骑马……

草原的美丽和牧民们宽广博爱的胸怀,给他的精神上很大的震憾和净化。他决心拿起画笔为牧民们做点事,同时也把这美丽的草原、勤劳的牧民、飞奔的骏马、雪白的羊群留在他的画作中。

陈的美术才能受到了当地政府与群众的重视,他们给他提供了极为宽松的环境。为此,一批佳作相继问世。1974年,他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画展。

陈感慨地说,在那段时间,我的艺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作品也颇丰,客观地说,没有那些年草原生活的体验,没有当时的环境,我是很难取得那样的成绩的。

1980年,陈回到了北京。1985年,陈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画室进修。在廖静文女士主持的这个画室两年的进修中,陈的艺术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由此,他也与画室的其他画家一起,参加了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作品联展。香港大一投资有限公司曾一次挑了他30多幅作品,《骑马少年》被一收藏家以5万港币买走。

纵观陈继群的作品,会把你带入淡泊宁静的草原世界,闻到五彩缤纷的野花的清香,看到勤劳勇敢的蒙古族人民。

《涅林高勒河边》勾勒出的是多云的天空下,涅林高勒河由远方流来,河边蒙族姑娘骑着棕色的骏马奔跑,她昂着头照看着马群。那如诗的画面多么完美地表达了古诗《敕勒歌》的意境。《蒙古包外》描画的是蒙族老阿妈怀抱小孙孙的充满温馨的恬淡生活;《英俊少年》则使你看到一个成长中的骑手的英姿……

从这里,你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草原,更可以看到一个完全把自己融入草原的画家对它如梦如痴的爱。

陈继群每年都要回到草原,有时一年能去数次。说起时下草原受到的破坏和污染,他更是痛心疾首。陈继群认为,每个画家都应持有一种精神使命。他说,我希望我的艺术和我的经历能提醒人们的关注,保护这片内蒙古高原上美丽的草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