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墨麟先生的画,一股雅致的书卷之气扑面而来。古人讲究诗、书、画三绝,在吴墨麟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画作清新,诗词隽永,书法飘逸,这样的作品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作不出来的。
我是在吴墨麟画展上读到他的作品的。画家旅居新加坡多年,近日携五十多幅新作来京举办展览。一番欣赏之后,忍不住产生了一睹画家真面目的冲动。相见之下,果然是一位有儒雅之风的谦谦君子。一聊之下,果然是出身于书香门第。由于家庭的不幸,他没能从父母那里受到艺术的熏陶,骨子里却继承了他们的艺术天赋。由于对艺术的挚爱,在那极其困难的岁月里,他拜著名书画家秦仲文、吴镜汀、金禹民先生为师,入室学习中国画、书法、篆刻和文玩书画鉴定。经过刻苦磨炼,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一位颇有成就的画家。1986年,在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其后赴日本留学深造。1990年应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之聘执教中国画,并负责培训新加坡教育部高级美术教师的高级水墨画专修班。2001年,当选为东南亚美术协会主席兼中国画导师。
这些年来,吴墨麟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吸纳西方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又十分执着地保持了中国画的传统精神。他非常反感一些人追逐西方文化时“东施效颦”般的可笑态度——只识皮毛。他认为:“画家各有其艺术见解,不可作是非论。但中国绘画艺术博大精深,要想做一个好的画家就一定要以诗文涵养,并吐纳金石气息,通以书法、画法在艺术实践中自然求变,以达到真正的自有为而到无为的境界。”他身体力行,其精神跃然于画上。在章法上,他有突破性的举措。如山水画《秋江》,其章法十分讲究。乍看像一幅版画,也符合西画中的焦点透视;但细一琢磨,便品出了其中源自篆刻的金石味道。篆刻家对边角虚实的苦心经营,在此可见一斑。在色彩上,他博采众家之长,既有对张大千泼彩技法的借鉴,也有对西画色块的直接采用,还有源自马来西亚蜡染的灵感。
古人云:“笔墨当随时代。”对这句话,吴墨麟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任何一位画家在创作中都要受到时代影响,反映时代发展,但决不能肤浅地去图解这种变化。创作的手段也会随时代发展而有所变化,但千百年留传下来的珍贵的传统技法还是不能丢。他在艺术实践中十分重视继承、研究历代优良技法,从而打下坚实的技法基础。去新加坡后,他在教学与创作中受到了南洋一带绘画风格的影响,尝试以胶矾渗以色彩,在中国笔墨韵味中融合了几许南洋味道,令人有些既陌生又似曾相识之感。
令人称道的是,吴墨麟在勤奋创作的同时,一方面在东南亚地区举办不同类型的讲座,向东南亚、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画传统的文化气息;另一方面热心于中外文化交流,多次率团回国举行画展。他笔下所绘的大多是祖国的山水草木,他言语中提到最多的是祖国的发展变化。拳拳赤子之心,悠悠思乡之情,真是拂面而来,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