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启蒙大师、新中国哲学学会会长李达同志亲手创建的,至今已有五十年的历史。
1953年李达同志就任武汉大学校长时的第一举措就是成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教研室,遴选青年教师创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创办马克思主义夜大学,亲自给全校干部教师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实践论》、《矛盾论》,在全校兴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热潮。1956年,他主持重建武汉大学哲学系,自兼系主任,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首席科学”,提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体、以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为两翼、全面建设哲学各学科的办系方针,强调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贡献,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他的领导下,武汉大学哲学系的各个学科都得到健康迅速的发展。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建设尤为关注,亲自抓人才、抓学风、抓成果。在短短几年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有的青年教师在《哲学研究》、《红旗》、《人民日报》、《新建设》等报刊发表了数十篇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文章。本学科的建设成绩得到全国学术界的重视,并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直接关怀。1960年,教育部把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确定为国家研究基地。
1961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庐山约李达同志畅谈理论问题时,高度评价了李达同志1935年首次出版的《社会学大纲》,指出这部著作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教育了中国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并委托李达同志主持撰写一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李达同志接受任务后,选留部分哲学系毕业生组成毛泽东思想研究室,指定他的学生和助手陶德麟为主要执笔人,撰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李达同志强调这本教科书要全面准确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着重总结中国革命建设的丰富经验,论述毛泽东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贡献。经历四个寒暑,上卷(唯物辩证法部分)征求意见稿完成,毛泽东同志亲自作了审阅和批注。正在继续撰写下卷(唯物史观部分)时,“文化大革命”突然到来,李达同志以76岁高龄的带病之身惨遭迫害致死,《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被打成“黑书”而不能出版,毛泽东思想研究室被污蔑为“反毛泽东思想的黑窝”而被强行解散,李达同志的助手被遣送劳改,整个学科受到长达十年的严重摧残。
粉碎“四人帮”后,本学科在历尽劫难后重新崛起。陶德麟教授奋力参加了反对“两个凡是”的理论斗争,投入了真理标准大讨论,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几个问题》、《逻辑证明与真理标准》、《认识的对象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吗?》、《不能以专政的办法对待精神世界的问题》、《百家争鸣与两家争鸣》等一系列论文,从哲学理论上解决了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问题,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陶德麟教授根据李达同志的临终嘱托修订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上卷,由人民出版社以《唯物辩证法大纲》的书名出版。《红旗》、《人民日报》、《哲学研究》等20多种报刊发表文章对这部著作作了高度评价。陶德麟还与李其驹、熊崇善、段启咸、曾勉之同志共同编辑了《李达文集》四卷(1919-1966),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发表了大量阐述李达同志卓越贡献的论文,澄清了一些长期流传的谬误,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提供了宝贵材料。20世纪80年代至今,陶德麟教授继续对一系列重大现实理论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特别是他关于“双百”方针问题、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原则问题、生产力标准问题、人道主义问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他先后担任全国性的许多重要学术兼职,主持国家重点课题和重大课题,获得了国内外多种奖励。
本学科继承和发扬李达同志倡导的优良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学术风格,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阵地而又不断创新,坚持自己的学术特色而又博采众长,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而又注重重大现实问题的探索,并由此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又形成了一支涵盖多种领域、有鲜明学术特色的专家队伍。陶德麟教授和汪信砚教授在认识论、历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成果奖;雍涛教授、陈祖华教授在毛泽东哲学、邓小平哲学和中国社会主义辩证法方面的研究成果,拓展了研究领域,深化了人们的理解和认识;何萍教授在文化哲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重点研究意大利、北美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了多项有特色的成果;赵凯荣教授专心于复杂性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经济哲学研究的新思路;萧诗美副教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为切入点,从中西哲学对比的视角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理论,体现了年轻一代学者的新视野。上述特色领域已成为本学科点培养博士生、硕士生的研究方向。这些成就在本学科点编辑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和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辑刊上得到了初步反映。凭借这些成就,本学科于1987年和2002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并先后被列入国家“211工程”一期和二期重点建设学科。
近20多年来,本学科不仅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出版和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论著,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还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大多数毕业研究生已成为党政军部门负责人或企业家,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也都相继成为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和学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