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党建学说,从中国共产党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把人民至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作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就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江泽民同志这一论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江泽民深刻地阐述了远大理想与现实工作的辩证关系,指出:“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远大理想与现实工作在价值观上,辩证统一于人民至上。人民既是历史的主体,也是创造历史的现实发展的主题。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党人远大理想与现实工作的统一,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基础、制度保障与精神条件。江泽民同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性活动。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与实践的主体,创造历史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为人民群众服务,人民至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人民群众的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得到空前的发挥。主观解放必然促进客观条件的改善,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还受到不少客观条件的局限。江泽民同志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这一论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条件下,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实现历史主体与发展主题的统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工作途径与目标方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基本原理在21世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历史主体与发展主题的有机统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新世纪时代精神的华章。利益问题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安定局面的重大现实问题。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所有制结构上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在分配结构上存在着多种分配形式。不同所有制经济范围内的成员,在分配结构中所占份额客观存在差异,甚至矛盾,有时甚至会很突出。这是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积极稳妥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