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一流名校 建文化家园

2003-11-19 来源:光明日报 美轩 我有话说

新校园正门


艺术圣殿,双喜临门。中国美术学院将迎来建校75周年的佳节,该院南山路新校园新近落成,学院将于11月22日举行隆重庆典。

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是1928年由蔡元培先生和林风眠先生创办的国立艺术院,是中国最早的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的现代美术教育机构,发展至今,已历75个春秋。中国美术学院作为最早被联合国承认的美术教育机构,其学术思想是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一个基本的脉络,在全国和世界上都具有广泛影响。

中国美术学院有一条清晰而明确的学术脉络,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代表着一种学术理想和特色方向。从建校初期的强调“兼容并蓄”和“传统出新”的两种精神追求,到改革开放之后强调“两端深入”的学术策略,再到今天强调艺术教育“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发展思想,始终体现着继承、融合、创新三个层面的历史的延续性,养成民族艺术振兴的使命感和与世界艺术积极对话的理想精神,铸造了一个艺术学府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学术责任和社会形象。

中国美术学院有一支名师辈出的师资和人才队伍。这支队伍中有强调中西融合的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等大家,有以弘扬民族艺术为己任的潘天寿、黄宾虹、李可染等大师,还有强调文艺创作革命性和时代性精神的罗公柳、王朝闻、胡一川、江丰等艺术名师。今天,该院的师资队伍不断继承传统,发展壮大,形成了造型艺术和设计艺术并驾齐驱,老、中、青三代学术队伍齐头并进的格局,其创作的实力和学术的底蕴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

中国美术学院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强调理论与实际联系、全球境域与本土资源互动、人文关怀与社会实用共生、造型与设计学科兼备的学科结构。以中国画系为首的美术学专业被评为全国美术学唯一的重点学科。

近年来,国家对中国美术学院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浙江省明确提出建设中国和世界一流美术学院的要求,给予美院重要的引导和强有力的扶持,美院建设取得历史性的发展。学院贯彻“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树立了“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学术宗旨,继承优秀传统,吸收众多资源,让不同的艺术互相和谐、互相借鉴而又保持各自的特色,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确立“大底盘、高层次”的发展策略,提出保证优秀人才培养、扩大招生教学规模、营建艺术教研高点、打造国内外一流美院的基本思路。学院重视学科规划和建设,构筑特色型的人文艺术学科群,贯彻“增强优势学科高点、营造设计学科亮点、拓展新型学科增长点”的学科发展策略,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建立了以美术学、设计艺术学为核心、辐射建筑学、影视学、教育学领域、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创新理想的特色型人文艺术学科群。学院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规模,积极培养高层次的美术人才,有计划地扩大本科生的规模,形成了“两段式”的教学机制,即由宽而厚的基础教学引导与特而专的工作室训练相结合的教学与管理体系。学院所拥有的美术学和设计艺术学,均已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校园建设突破性发展,营造体现西湖山水特色的多校区办学格局。杭州南山校区占地近70亩,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由国家投资3.12亿。该工程已于今年十月落成启用。建成后的南山校区已成为中国美术学院的造型学院,着力打造具有传统优势的各造型专业(包括中国画系、书法系、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综合艺术系)、新媒体系、美术史论系和造型基础部等系科,提高办学层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建设造型艺术创作和教育人才的高地。

杭州滨江校区已建成设计学院,包括视觉传达设计系、工业设计系、陶瓷艺术系、环境艺术系、染织与服装系、建筑系和设计基础部等系科,在保证我院浓厚人文关怀的设计艺术教育优势的同时,进一步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之成为中国设计艺术教学的亮点。

杭州象山校区位于杭州市文化旅游生态风景区,占地800亩(其中山地河流近350亩)。象山校区的视觉艺术学院将成为应用型学科和新型学科的增长点,成为我院的大基础。

上海张江校区目前已有18000平方米校舍,学院将努力使之成为适应于上海国际经济发展所需人才规格的一颗设计艺术教育明珠。

近年来,学院艺术创作繁荣,研究成果显著,在全国美展和相关展览中,独占鳌头,形成表率。积极开展国内和国际的学术活动,推进跨学科的学术研究,开拓新媒体艺术创作和研究领域。积极参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作出了贡献。浙江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西博会国际雕塑邀请展、“东方丝国”时装展示会、新媒体艺术节、“现象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等学术活动,展示了中国美术学院教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实力,反响巨大,意义深远。

中国美术学院将遵循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为建设一流的高等艺术院校而努力”的指示,承续江南人文传统,践履民族文化精神,拓展中国艺术教育,塑造时代创新人才,面向未来,再创辉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