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德国人在丧葬习俗方面的一些固有观念开始改变,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反叛传统模式,根据已故亲友生前的生活方式和喜好,选择树葬、草坪葬、花葬等,集体匿名葬也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目前树葬和草坪葬以其节俭、文明、环保的形象日益被德国民众所接受。专门经营树葬服务公司的经理巴赫先生向记者介绍,树葬就是把骨灰埋葬在树下,不形成坟头。现在很多德国人喜欢树葬,因为树葬没有那种沉重而排列规则的墓碑,肃穆而不悲凉。特别是树木是大自然的象征,把自己的骨灰埋在树根下,能使人有真正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另一方面,树葬比墓葬更有人情味,不少人觉得自己的生命透过一棵树能延续下来。很多德国公民对死亡的认识越来越理性,他们在世时就选中树林中的某棵大树作为自己的归宿。在这家树葬公司的墙上挂着一首德国伟大诗人歌德的诗:群峰是如此寂静,树梢上也听不到半点声音,森林里的鸟不再歌唱,他们知道你将在这里长眠。巴赫经理说,这首诗对德国人影响很大,连歌德都愿长眠在树林里,说明树葬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另外树葬还有经济、环保的优点。在德国树葬的租期为99年,费用为770欧元,不超过10个人的家庭型树葬最多支出3550欧元,而普通墓葬的费用大多高达几千欧元。
德国另一种较为流行的丧葬形式是无名葬或称匿名葬,既没坟头,也没墓碑,而且大多是集体葬在一起。在这片墓地中可以建一个象征性标志,比如一个女神石雕像。坟地上种满各种不同的鲜花,每一小片花种代表着一个死者长眠在这里。在德国汉堡等北部城市要求无名葬的公民越来越多,有的城市高达25%到50%。不少人在遗嘱中就写明“O.F”,意思是不要葬礼和告别仪式。汉堡的一个无名葬墓地有250人集体葬在一起。据说在北欧的哥本哈根有80%死者选择无名葬形式。很多已到暮年的老人认为,死者总是让生者受罪,这种受罪不仅来自精神上的失落,还有冗长的丧葬礼仪的折磨。为了减少活人为死者受罪的程度,为了不使生者来到死者墓前触景生情,不少人决定死后匿名葬。当然,这种匿名葬也是现代人对基督教传统的反抗。按照基督教义,在整个丧葬过程中,生者与死者是要进行对话的,表现出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但目前流行的无名葬无形中切断了这种联系。另外,德国社会无子女家庭很多,家庭成员与其他亲属关系十分疏远,他们觉得如果死后没有人给自己清扫墓地,还不如选择无名葬。记者曾问过一些德国人,如果葬后没有墓碑,没有排位,后人怎么祭奠?德国人回答说,只要有心,朝天也能传情,若人无意,墓碑造得再大也没有人来看望。
生态葬也是目前德国一种受欢迎的丧葬形式,死者遗体火化和不火化都可以。尸骨被深深埋在几米的地下,地面上不留坟头,可种植庄稼或草坪,也可植树造林。生态葬有节约土地资源、经济、环保的特点,同时还能使人感到回归自然。
可以说,在德国墓地作为缅怀故人的地方已经开始失去意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英特网上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在网上为亲友建立“公墓”,网上不仅有逝者的照片、生平,还能看到亲友的祭文。(本报柏林11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