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记者来到武汉大学采访,有这样一组数据令人瞩目:2000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该校有63项获奖,2001年增至71项,2002年又增至110项,在湖北高校遥遥领先。
走过110个春秋,建在珞珈山上的这所大学,如今已成为创新的摇篮。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本领来自哪里?校长刘经南院士说:武汉大学一流的实验中心和教学设施功不可没。
武大素有改革之风,曾率先在全国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插班生制等,整合的11个学科门类和103个本科专业,打破院系专业壁垒,跨学科形成人文试验班、数理金融试验班等100多个跨学科培养机制。本科教学的传统优势和“三创教育”的新理念,呼唤实验室的建设与之相适应。
学校资产管理部部长成金华向记者介绍说:2001年初,陈昭方副校长带领有关职能部门领导深入到各个学院进行广泛的调研,总结前几年实验室建设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听取了学院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学校决定合并、重组部分分散设置、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实验室,调整了实验室的结构布局,组建了25个学院直属的实验教学中心,形成了校、院两级管理,以院为主,分工明确,权责统一,上下协调的管理运行机制。
三年来,学校投入1.7亿元全面建设基础课实验室和教学设施,这在武大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1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实验室宽敞明亮,双层不锈钢尸体解剖台整洁、实用,多媒体演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一应俱全。学生可先打开有关的软件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然后在人体上准确找到解剖部位,掌握其结构特征。
据陪同的学校资产管理部干部胡志强介绍,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的实验中心相继建设了仿真实验室。在动力与机械学院的300MW/600MW火电机组仿真实验室,学生能够亲身感受一个大型火力发电厂仿真环境。高年级学生可在此平台上进行课间实习和毕业实习,低年级学生可以此认知大型工业生产背景,了解现代工业生产与控制过程。把现代电气的工艺直接引入实验教学。
在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的仿真室里,记者戴上特制的墨镜,“坐上飞机”从武大出发,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个实验中心长期和适普软件有限公司、吉奥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实验室,这两家公司在摄影测量等方面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实验中心能充分利用公司的软件资源、技术资源,让学生有机会尽快地了解、掌握学科实用技术发展的前沿。记者看到上下三层楼的电脑前坐满了几百名学生。
在生命科学院漂亮宽阔的大楼里,有整整两层楼是供学生学习和开展科研的实验教学中心。所有的实验室全天候开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院有一个科学研究训练室。据该院杨副院长介绍:学生在开放的实验室中通过课题研究完成文献资源查询、开题报告、研究技术路线设计、实验研究以及论文写作全过程,可以得到科学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初步训练。
文科学生也应有实验平台!合校后,武大重点建设了信息管理学院实验中心和新闻与传播学院实验中心,对文科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该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胡昌平教授说:“要不是依靠实验中心的现代化手段,很难申请到学科重点研究基地。”
党委书记顾海良说:“武汉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一定要有创新的观念、创新的体制、创新的管理、创新的机制。”武大在实验室建设中也形成了独特的实验教学创新体系。
物理实验中心确定了物理实验教学“精选基础,分段开放,综合提高”的改革模式。精选基础即依照训练层次将力、热、电、磁、光实验重新组合,精选原有基础实验内容,保证基础训练要求的前提下,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综合设计型实验。分段开放是在学生完成第一阶段物理实验和第二阶段第1轮必做实验后。实验题目由学生自由选择,实验时间不受限制,学生随时都可以做实验。
化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形成“基础—综合—研究型实验的教学模式”,并将“绿色化学”概念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开设以绿色化学实验为主题的设计型实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该中心的《大学化学基础实验》课程在2002年全国“理科人才基地创建名牌课程”评比中获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