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之说,缘于“水桶”。
众所周知,办学的主体是教师,课改的主力军还是教师。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好比“水桶”,要向学生灌输一勺水,自己必先蓄满一桶水。然而,一桶水总会有用光的时候,一旦进入“枯水期”怎么办?“让每位教师成为奔腾不息的河流!”
金秋十月,笔者来到江苏省级课改首批实验区的海门市实验小学,寻访那奔腾不息的河流的策源地。
河流的形成,得益于对小溪流日积月累、锲而不舍的冲击与磨砺。
对于海门实小,当地业内人士耳熟能详。2001年12月1日至4日,被誉为江苏教育奥运会的江苏省第十三届“教海探航”颁奖活动在海门实小举行。与会期间,出自海门实小的3名选手与来自全省的3名顶尖高手对等赛课,活力四射;在名为“课程改革:我们准备着”的青年教师沙龙中,海门实小的教师面对全省小学界精英的现场“发难”反应机敏,妙语连珠;在征文大赛中,实小荣获30多项大奖,在全省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
“教海探航”,探出了海门实小的实力。于是,该校曾有3人的优课实录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放;有5人踏上浙江大学的讲坛;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800多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全国各地的兄弟学校纷至沓来,参观取经或派人短期见习。海门实小,成为这些学校的远程教师进修学校。
“每周一课”,是海门实小坚持至今的保留节目。为每位教师精心“打磨”优课,使人人拥有看家本领,是“每周一课”的宗旨,也是师范毕业生向合格教师过渡、合格教师向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攀升的必由之路。上课的是一人,背后支撑的是一群人。由教导主任引路,教研组长放样,通过精心组织备课、试课、说课等形式的反复磨炼,使青年教师少走弯路。与“每周一课”相对应的是集体备课。在校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位“演员”在表演,一群观众在记录。“演出”结束后,讲台前,楼道内,假山旁,三三两两地交流、切磋,然后在此基础上,打擂比武,练就内功。
学科之间交叉听课,使得不同的河流激起智慧的浪花。比如教数学的听语文课,从中汲取形象思维的营养;教语文的听数学,缜密的逻辑不可不学。音乐与体育互相渗透,使各自既找到兴奋点,又找到结合点。这种大教研观,有助于产生通才,有助于“第三只眼”看课改,使门外汉发现新大陆,也有助于“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门内人“不畏浮云遮望眼”。
在备课、上课、赛课的循环往复中,产生了一大批经典案例,如青年教师周益民的《只有一个地球》、张齐华的《圆的认识》等,这是全校教师可以共享的宝贵资源,另有数百份教育案例纷纷在各类省刊上发表。
自主学习、集中学习、合作与探究性学习,使每一条“河流”都洋溢着活力。
每周一次的集中政治学习,校长顾青山要求扩大学习的涵盖面。他认为当代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还要有全面的学养,这样才能使一所学校成为根深叶茂的先进文化的载体,这样的政治不是更有生命力,更有魅力吗?于是,在数百人的阶梯教室,经常举办世界名曲、世界名画、经典名著的鉴赏讲座。与此同时,教科论坛、时政链接、学术面对面、“我的教育故事”等则更使传统的学习活动焕发出别样的魅力与风采,成为教师丰富内涵,陶冶情操的大课堂。
在海门实小,工作时间最长的部门要数图书馆了。学校规定,每天向教师开放的时间不得少于14小时,而要问图书馆到底有多少册藏书,这就难了。因为这个数字,几乎每天都在增加。学校给了外出讲学或参观学习的教师一项特权,只要看到对教学有用的书,都可以买几册回来,其中的一册作为奖励。因而这个图书馆不仅建在学校,也建在教师家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海门实小蔚然成风。
在海门实小,网络也书写着园丁们诗意的教育旅程。学校为每一个办公室配置了电脑,把宽带网连接到每一台电脑,把“教育在线”设置为主页,让教职工在学校的任何一个想上网的地方都可以“冲浪”。成熟的观点,粗糙的创新,智慧的火花……一切都在平等的交流中,在善意的争辩中,在互动的激励中绽放着生命的花朵。原本聊天的时间,变成学习的契机。虚拟的世界,成了在线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乐园。
泛舟于奔腾不息的河流,两岸的旖旎风光是不能错过的,从此岸到彼岸,一侧是国内林立的特师、名师,一侧是就地取材的社会贤达。
名师和特(级教)师,无疑是一所学校的立身之本。如果不能拥有,就要但求所用,这在海门实验小学的历任领导中,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老校长张兴华,江苏省首批名教师,也是省内外享有盛誉的特级教师。在这位寻求小学数学实践和理论最佳结合的拓荒者周围,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磁场,许多青年教师引为楷模。前任校长姜敏,充分发挥这一名师效应,请他担任青年教师研究中心导师。顾青山、王庆念、施银燕、张齐华等高徒脱颖而出,在省和全国比赛中频频获奖;青年教师研究中心组成员已有40位成为教学骨干和海门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与此同时,学校为拔尖的青年教师外聘导师。在儿童教育家李吉林的指导下,周益民在语文学科课程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诗化语文”教学研究得到有关专家的较高评价。学校为从事德育研究的周琳芳聘请了全国少儿研究会副会长段镇为导师,使少先队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聆听窗外的声音,学校开设“世纪讲坛”,最近一年来先后邀请成尚荣、窦桂梅、顾建军、杨曙明、李庆明等10多位专家来校讲学。精明的校长算了一笔账,这样做比教师分批外出学习,既节省时间,又节约金钱,可谓事半功倍。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健全的社会人。因而与“世纪讲坛”并名的,还有“百家讲坛”,一批批社会贤达,成为来自校外的特殊师资。今年9月,海门市常乐镇培育村成为绿色课堂,该村党支部书记、江苏省劳动模范叶剑生成为第一位来自农村的校外“名师”。这一开放式办学的举措,受到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专家的赞赏。
有人说,海门实小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条特别的流水线”,其实这样的表述并不准确,“流水线”制造的都是“标准件”,而实小发掘的,却是教师们一条条流域宽广、流向千姿百态的鲜活的生命河流。被河水滋润着的生命,那数以千计的莘莘学子,他们又何尝不是一条条奔腾不息的小河呢?在江苏省“小数报”数学竞赛中,学校先后十次夺得团体奖,太阳花文学社跻身全国优秀文学社之列,少先队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有数据表明,海门实小约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升入当地的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海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