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西华园
2003年4月16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四川工业学院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华大学”。12月6日,西华大学将举行隆重的揭牌庆典。西华大学是四川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和布局调整重点建设和发展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西华大学的组建与位于上海的东华大学、湖南的南华大学、吉林的北华大学形成教育部在新一轮高校布局调整中“四华”的格局。
望丛帝乡,杨雄故里,千年岷江水自都江堰而下,从校园蜿蜒流过;在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明与现代成都高新科技园区的交相辉映中,一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学——西华大学正在迅速崛起。它与地处上海的东华大学,吉林的北华大学,湖南的南华大学,在祖国东南西北形成齐飞共进之势,成为我国西部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颗明珠。
40多年来,学校同伟大祖国一道历经沧桑。
1958年,毛泽东同志号召“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为落实毛泽东同志“四年小解决,七年中解决,十年大解决”的批示,国家决定在全国七个大区分别设立一所综合性的农业机械学院。同年三月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视察红光合作社,刘少奇视察犀浦合作社。在这深刻的历史背景下,正值国家经济最困难的1960年,四川工业学院的前身四川农机学院作为西南大区的布点诞生在红光——犀浦这片沃土上。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学校从只有两个本科专业、借校开学的单科学院发展成为具有工、管、文、理、经五个学科门类的省属重点多科性大学。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71年,几经迁徙,曲折艰辛;在30多年的办学中,以严谨治校著称,教学水平一直名列同类学校前茅。
新组建的西华大学已成为四川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占地3000多亩,面向全国24个省市招生,以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同时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在校生人数达25500余人,57个本科专业覆盖工、理、管、文、经等学科门类;教学设备值9000余万元,拥有高职称人员400余人,三名院士和一位知名教授出任学校各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4名院士、47位全国知名教授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建有1000兆的校园网,图书馆藏书及电子文献总量达142余万册。学校已为国家培养各类建设人才4万余名。
西华大学拥有良好的科研发展基础和实力,承担有国家863/CIMS、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国家“973”、国家“九五”、“十五”重点攻关项目等449项。近五年获国家级、部省级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曾宪梓教育基金奖等共32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学生在全国各类大学生竞赛中如电子设计竞赛从第一届到第六届均获得国家一、二等奖;“挑战杯”的第七届、第八届比赛有多项作品获得三等奖并获优秀组织奖。学校成功承办了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乒乓球项目比赛和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27个分会场中的11个,是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并连续六年被评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国先进单位。学生因创新实干精神强,“实用”、“好用”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多年来,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85%以上。
站在眺望新世纪的海岸线上,高等教育百舸争流,千帆竞发。高等学校的品牌、办学实力、办学理念、学科科研、人才培养特色等都被抛进市场经济的大潮,去接受和经历新一轮大浪淘沙。
怎样才能使学校自身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又有所发展?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冷静思索,深刻分析。1997年5月,校长罗中先作了题为《世纪之交的思考》的主题报告。一石激起千层浪。迅即,全校上下引发了一场“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讨论。学校领导班子和全校师生员工达成共识:“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等、靠、要,于事无补,只有知难而进”;“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机遇,找准位置,办出特色”,成为引领学校迈向21世纪的指导思想。
开弓没有回头箭。从此,学校踏上了一条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改革之路。
改革迅即全面铺开。学校响亮地提出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开放办学”的指导思想,把改革重心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一是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运行机制与环境支持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学科专业的调整首当其冲。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拓宽了以工为主的学科设置,并组建、发展了一些新兴、交叉学科,同时还多层次扩大对外开放、联合办学。目前,学校同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美国四所州立大学合作,建立了“1-2-1”人才培养模式。
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接踵而至,以用人制度的改革为突破口,坚持“三定(定编、定责、定岗)”,精简机构。在人事分配制度上推进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换,进一步强化了校、系的二级管理体制。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境界留人。“海纳百川,巢暖凤来”。此举为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加盟学校建设。
后勤社会化改革大刀阔斧。2000年,学校成立了后勤服务总公司,实现了校企剥离、人员分流,走在了全省高校后勤改革的前列。
同时,实施积极的财务政策,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学校集中财力办大事,有重点、有力度、有梯度投入到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整体上有效地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为学校可持续超常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2003年,学校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知难而进、自强不息。数代人的努力和积累终于有了回报。
3月1日,一个西华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身在厦门的罗中先校长打回电话:全国高校设置评审委员会评议通过了我们与成都师专合并组建西华大学的报告!喜悦、激动、振奋……迅速在全校上下荡漾开来。
4月16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四川工业学院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华大学”。
9月19日,省委、省政府任命了西华大学首届领导班子,罗中先任党委书记、校长。
作为首任党委书记、校长,罗中先深感任重道远,他清醒而理智:合并组建西华大学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西华大学的组建赋予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新的内涵和新的平台,是我校历史发展的新起点、新机遇。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要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在激烈的竞争中角逐而出,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立足做强,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以质量树品牌,特色创优势,特色带综合,创新争一流。当前第一步,要解决好机构和院系设置与学科专业调整,第二步,推进深度的实质性融合,逐步培育具有西华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
“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朝气蓬勃、开拓创新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统一思想,不负使命,善谋发展,真抓实干”的指导思想。班子成员深入教学科研第一线调研,理清学校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走“人才立校,人才兴校,人才强校”之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依法办学。领导班子决心不负使命,真抓实干,做好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靠发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问题,带领全体西华师生努力创建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
学校以新思路、新机制向企业融资,三年内完成与老校区连成一片的新校区建设,一座崭新的生态化、人文化、数字化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将屹立在成都平原的沃土上。
12月6日西华大学将举行隆重的挂牌庆典。
风好正是扬帆时。在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领下,站在历史的新起点,西华人举目远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西部大开发,推动四川发展新跨越,西华的蓝图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