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人学习 天天“充电”

2003-12-0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易运文 我有话说

让看似高深莫测的社会科学理论走进社区和百姓的日常生活,这是深圳建设学习型城市所做努力的一部分。深圳的一位镇长说,他今年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将所在的镇建成广东省的教育强镇。而深圳每年一度的“读书月”,更是将深圳人的学习氛围推向了高潮。仅今年的第四届读书月,举办的各种读书活动就达到102项,参加人数达到100万人次。

人人学习,处处可学

如今,深圳到处都弥漫着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人人学习,天天充电”,已经成为深圳人生活中一种最平常的景象。深圳市教育局局长江潭瑜说:“深圳具备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基础条件。”

前不久,深圳召开了一个“全国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研讨会”,来自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的领导、专家进行了两天的交流,仍感到意犹未尽。据深圳市副市长梁道行介绍,深圳目前的公办学校有88%建成了校园网,100%装备了计算机教室,中小学的人机比达到了8.5:1,小学3年级以上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比国家规划提前了9年。深圳市6个区有4个区为省教育强区,20个镇有17个成为省教育强镇,有110所省一级学校,教育综合实力在全省处于先进水平。

深圳有着庞大的外来务工人群,为了让这部分人不致被深圳日益强劲的学习潮流所淘汰和遗忘,深圳市政府计划要进一步深化职业学校和成人教育机构改革,整合社区内多种教育资源,创办社区学院。这些学院将打破户籍、年龄、办学模式、学习时间等种种限制,吸收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者在所居住的社区内就近入学,做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开办“教育超市”……这种灵活自由的学习机构必将激起深圳更大规模的学习高潮。

为了让社会科学理论变成普通市民的知识,深圳今年还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有3万多人参加了各种讲座,有2万多人参加了社科知识竞赛,从北京、广州、上海请来的专家学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解了经济学、法学和哲学等各种知识。

学习的动力来自竞争压力

一位刚来深圳的23岁的重庆女青年说:“一到深圳我就有一种压力。对自己的大专文凭没有信心。我现在的心愿就是赶快去报名参加学习,拿一个本科文凭。”

一位年近50岁的记者在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的时候,看到不少年轻的记者可以直接用英语向投资深圳的外商发问,就坐立不安地说:“看来不学点英语,记者这碗饭也不好吃了。”

深圳具有在全国最大的人才市场,每天都有上万名大学生到这里求职。他们对深圳的在岗人员构成了最大的生存竞争压力。

在深圳,如雨后春笋般的各类培训机构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是深圳人才的“加油站”。日益强大和种类繁多的教育机构为创建学习型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些深圳人还把学习当成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部分。深圳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对开发0至3岁早期教育和退休后的老年教育非常重视。深圳市有关部门表示,深圳将加大力度,促使社会力量办学向“两头”延伸,开拓新的领域,提早入手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多关注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使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读书月”成为深圳的一张“名片”

到今年为止,深圳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读书月”活动。每次时间持续长达30天,参与人数达到100万人次以上,可谓全城共读,像这样大规模的读书活动举世无双。

自1990年以来,深圳人均购书已连续十多年保持全国第一。而自从2000年开办“读书月”以来,深圳书城的销售额每年更是以2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今年的第四届读书月的高峰期间,深圳书城一天的人流量竟然突破了10万人次。据初步估算,读书月推动的以购书为中心的直接文化消费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这个数字表明,深圳人已经认同了在读书和学习方面的消费价值,读书成为了深圳人必不可少的生活。

除了买书,到图书馆借书看书也成为了深圳市的一个独特风景,而其高潮则出现在每年的读书月期间。据统计,在今年的读书月期间,深圳图书馆的入馆人数每天都达到了6000人次,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全国省级图书馆的平均水平,是其设计接待能力的3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