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三下乡”活动是由中宣部等14部委联合组织的以送科技、文化、卫生下乡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迄今已坚持8年,成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知名品牌。几年来,在如何变“三下乡”为“常下乡”、“不离乡”,建设“三下乡”的长效机制方面,社会各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最近,科技部启动实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行动,就是将这一活动不断引向深入的切实举措。
我国人口的60%以上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从“三下乡”活动中,各类科技大集上,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求知若渴,到各种科技培训班,农民的踊跃参加,都透射出农民对现代科技知识的强烈需求。而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过去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又面临着新的情况:一方面是农民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难于适应,千方百计地寻求科技的帮助,另一方面,过去拥有150万大军的农技推广队伍却又面临着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因此,在农业技术服务中,如何变“我给什么农民要什么”为“农民需要什么我给什么”,成为今天农村科技服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此,科技部决定依托国家星火计划,围绕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决定在主要农产品集聚地,建立起产业或区域科技服务体系,这一行动计划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用三年时间,通过政府引导,引入市场机制,组织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服务主体,以成果转化和技术扩散、标准化研究与应用、示范基地建设、科技培训、信息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走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目前,已启动实施了湖南水稻、河南小麦、吉林玉米、陕西苹果、山东蔬菜、内蒙奶业等12个省(自治区)的13个主要农产品集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据科技部星火处处长李增来介绍,新时期、新阶段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国际化、市场化的要求,大力抓好组织建设和强化能力建设,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模式的农村科技服务组织,使其成为连接千家万户农民、企业和市场的纽带,推动农村的科技服务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