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苏实施“333工程”建设一流人才队伍

2003-12-12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

编者按连续10年保持经济高位增长的江苏省,靠什么实现全面小康?靠什么实现2010年基本现代化的目标?靠什么保持在全国的优势和领先地位?高层次人才的优势是主要支撑力量。历史上靠人文荟萃领跑全国的江苏,如今又靠人才优势从富足走向小康。他们将无形的人才培养用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加以制度化,取得了成功。江苏的经验值得借鉴。

本报讯江苏省旨在选拔培养高层次人才的“333人才工程”经过五年两期的实施,取得了令人惊奇的成果。在这项工程的培养对象中走出了两院院士、省部级领导和一大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科研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

工程的内涵是:第一期从1997年至2000年,重点培养出30名能进入世界科技前沿并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杰出专家;培养出300名国内学术、技术界具有重大影响的高级专家;培养出3000名省内各学科、各行业成就突出、具有一定声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第二期从2001年到2003年每年新增培养对象1000名左右,其中第一层次的杰出专家10名左右,第二层次的高级专家100名左右,第三层次的学术技术带头人1000名左右。

第三期计划从2003年到2007年之间,培养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30名左右45岁以下,专业技术在国内领先,在全省保持学科优势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300名45岁以下在全省各学科、技术领域有较高学术、技术造诣及发展潜力,并作出突出贡献或成绩显著的科技骨干;培养3000名40岁以下,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年轻人才,作为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为精心实施“333工程,江苏省委组织部在组织和实施机制上锐意创新。江苏省成立了由9名两院院士和14名行业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以及7个行业专家评审组。一期工程选拔培养对象3116人、二期工程培养对象3145人,全部得到了同行公认、单位公认、社会公认。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建立了“333工程”培养基地,为一半以上培养对象选聘了导师。省和各地共选派538名培养对象出国留学,1019名培养对象到国外短期考察,1100多名培养对象到培训基地攻读学位或参加短期学习、进修。

“333工程”实施以来,省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3000多万元,省各部门和培养对象所在单位累计投入经费在7000万元以上。1亿多元的资金投入,保证了“333工程”各项培养措施的顺利实施。

“333工程实施5年来,在培养对象中,已有4人分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走上了省部级领导岗位,57人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1人被评为部、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7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431人被评为市级专家或拔尖人才。

在“333工程”的带动和影响下,江苏省进一步形成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近年来,一批海外留学人员纷纷来江苏创业,一个颇具规模的沿江留学人员创业带正在形成,目前已建有苏州、南通、无锡等9个沿江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外学子在园区建立的高科技企业已近300家,全省留学人员创业园数、留学人员兴办的企业数都占全国同类总量的六分之一左右,位居全国各省市之首。江苏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向往的一片创业热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