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今年11月上旬,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北省易县清西陵受到一场罕见的暴雪袭击,一大批二、三百年的古松被暴雪摧毁。据统计,暴雪使58株挂牌的古松连根拔起,168株被拦腰压断,1800多株古松的主杆和侧枝被压断,约占林区挂牌古松的12.7%。另外,还有5120株幼松和幼柏被雪拦腰压断。
灾情发生后,清西陵文物管理处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抢救措施。组织500多人清除古松上积雪,动用10吨大吊车把倾倒的古树扶起来,再用铁架支撑,尽管如此,仍然有200多株古松无法存活。
据史料记载,清西陵从1730年兴建雍正的泰陵开始,到1915年光绪的崇陵完工,陵区内共栽植松柏树20多万株,其中的松树大多是从太行山深处的涞源县移栽过来的。到清朝末年仅在泰陵附近就有巨松38986株。随着清朝灭亡,由于守陵官兵和军阀的盗卖以及当地群众的乱砍乱伐,到雪灾之前仅剩下16000多株。近年来,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为加强管理和保护,对每株古松都进行了编号登记,分别建立档案,设置重点保护标志,并实行专人负责。使陵区的古松得到较好的保护。
经专家考察分析,这次雪灾对古松摧残如此严重,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古松根基不牢,由于这些古松多是成年树移栽而来,大多缺少向地下深层生长的主根,根须多向四周扩展生长,加上多年水土流失,古松根系暴露出地面,雪灾后头重脚轻,甚至连根拔起。二是重心倾斜。古松枝条发育不均衡,只向一侧发展,随着松树长高变粗,重心提升,树体倾斜。三是暴雪在11月上旬突然降临,由于松树根部土壤还没有冻结实,比较疏松,经不起树冠积雪过多,造成重心倾斜被连根拔出。另外,在清西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曾投入巨资用于清西陵古建筑的维修保护和陵区建设,但对古松的保护和研究资金却微乎其微。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当地林业部门和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由于资金缺乏,难以实现很好的保护。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清西陵松林中危害较大的,还有松毛虫等虫害的危害以及当地群众上坟烧纸可能发生的意外火灾危险,为此专家建议,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保护这批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