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在广西柳州北部的三江、融安、融水等县采访时,耳闻目睹这些地区在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去年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调整行政区划,将原属柳地行署管辖的鹿寨、融安、三江、融水四县划归柳州市管辖,其中3县是国家级或自治区级贫困县。为此,柳州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提出,要加大教育扶贫济困力度,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利用现有资源,走出一条城市教育提携农村教育,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今年3月,柳州市市长陈向群、副市长文和群率市教育局领导,深入柳北三县开展基础教育调研时发现,山区教育面临的困难要比预想的严重得多。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这些县高中的基本建设几乎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投入。融安高中生人均校舍面积只有8平方米多,三江中学、融水中学人均面积竟然不到4平方米。由于学校规模小,师资缺乏,多数学生升高中无望,初中在校生学习积极性极受影响,“九年义务制”教育在这里很难落到实处。
柳州市及教育部门的领导深深地认识到,要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必须扩大当地高中办学规模,通过发展高中段教育来拉动“九年义务制”教育乃至整个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
市教育局决定分两年每年给三江、融水两县的高中学校拨款500万元,并已全部落实到位。同时,对市辖各县高中学校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重新进行规划建设。
目前市里已为新辖北部四县安排“普九”建设资金600多万元,直接调拨价值68万元的桌椅等。这些投入,使北部四县乡镇以上学校,包括乡镇中心小学出现了喜人的变化。按照这个趋势,三年以后,全市所有村一级中心校,都将有自己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
长期的客观因素使柳北四县教育管理体系、办学模式、评估条件等,大大落后于国颁标准。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柳州市督学室副主任邓树华等人一年来,差不多一半的时间是在新辖四县度过的。通过积极做工作,“责任到县”的教育管理体制在各县建立起来,各县政府办学热情空前高涨。
市教育局局长朱伟才在一所初中调研时,一些学生告诉他:“语文老师只会带我们读读课文,讲讲大意。但我一查字典,老师好多字都读错了。读书一点意思都没有。”
这位学生的话让朱伟才深思:多年来开展的支教工作,能不能在点和面上有新的突破,最终在这些地方留下一支不走的支教工作队?
今年5月,市教育局出台规定:每期支教有时限,但支教单位对支教点的帮扶没有期限;支教队员有支教点,但对当地的帮扶要顾及到全面。于是,一批优秀教师活跃在山区中小学。
市33中政教主任梁丽庄在融水四荣中学支教期间,把33中开展多年的现代班集体建设和班主任专业化工作经验引进来,两所学校的班主任成了工作中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这里学生的课余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了。
今年4月,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与柳州市39中结成了帮扶对子后,教风和学风都有了显著的变化。融水民族中学校长骆恩武说,他最佩服39中的教育教学档案管理。“那真是有用的东西,是科学。”如今,该校的档案建设得有板有眼。
2001年,柳州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课改实验区,改革取得显著成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很多项目在广西都处于领先地位。
“跟柳州市区学校比,我们的教研水平至少落后了15到20年。”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中心小学副校长韦启芝说。的确,在柳州北部山区,很多学校不但不懂教育科研是怎么回事,一些学校甚至连常规管理都跟不上。
为此,柳州市教育局制定了周详的教育科研扶贫计划,近期目标是要确保新辖四县高中段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努力促使四县高中段教育教学方法、理念尽快与市区学校接轨,高考质量不能与市区存在太大的差距。
一年来,市教育局的教研员平均每月3次下到县,举办大型骨干教师学习辅导培训活动,组织市区高中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巡回举办各种讲座。今年3月,在融水镇三小举办一期新课改培训班,原定50人参加,结果来了200多人,把教学楼一条走廊都挤满了,只好移到学校小礼堂上
今年9月,市里组织各县部分小学老师到市区学校观摩课改,观摩后,融水镇三小张小梅老师在柳州市银山小学上了一节体会课:《北大荒的秋天》。由于接受过培训辅导,又有了直接观摩学习的体会,张老师这节课上得相当自如,操作到位,发挥全面,达到了课改的基本要求。
科研支持,使柳州北部四县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今年高考,四县质量水平达到了柳州市教育局的预期目标。融水、三江两个少数民族县本科上线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上线率达46%。中考质量水平也接近了市区平均水平,各项指标纵比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