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20日电中科院计算所在IPv6网络关键技术、“龙芯”CPU、AVS编解码标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今天,计算所举办开放日向社会公众开放所内科研成果,以促进科研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加大科研成果的辐射力度。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IP地址严重不足等问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领导的IPv6项目,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在IPv6协议测试、IPv4/IPv6转换与互通、IPv6监控管理和测量、移动IPv6、IPv6网络安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要进展,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向IETF提交互联网草案一项。计算所还与重庆网通合作,构建了跨越重庆市区的我国第一个商用IPv6城域试验网,在北京市科委和奥运专项的支持下构建了面向数字奥运的我国第一个无线移动IPv6接入示范网络。
为切实推动IPv6实用化,由计算所、华为、中兴、京东方、诺基亚、惠普等作为第一批成员共同加盟成立的“IPv6推进开放实验室”也在今天揭牌。该实验室设在计算所,将构建由多厂家设备共同组成的IPv6网络试验运行环境,提供IPv6相关技术、产品、应用、运营的实验、验证、示范和技术交流等,旨在全面推动IPv6技术的发展,促进IPv6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普及和应用。
令人关注的自主知识产权高性能通用CPU“龙芯”系列也取得重要进展。“龙芯2号”已在上海中芯国际进行了首次流片。“龙芯2号”将于2004年中完成,它是一款主频为500MHz的64位通用CPU芯片,其性能将是“龙芯1号”的10—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