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石家庄12月21日电河北邢窑考古发掘有重大发现,首次出土大量中唐时期“官”字款白瓷,改写了过去认为北方只有定窑生产官瓷的陶瓷历史。
日前,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邢台市文物部门配合当地基本建设,对位于邢台市丘县、临城县境内的邢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200多平方米,清理出隋唐时代的灰坑、窖穴和作坊等遗址100多处,发现10座陶瓷窑炉、大批窑具和陶、瓷器。据参加发掘的专家介绍,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邢窑遗址,这次考古发掘是邢窑历史上发掘面积最大、出土遗址遗物最丰富、收获最大的一次。发掘出的烧制瓷器种类繁多,有碗、罐、瓶、匣、盂、壶、盘、盒、钵、提梁盘、多足砚、鸟食罐、高足盘、围棋子、鹦鹉杯、扁壶、车轮、扑满、并架、菩萨、罗汉、文官俑、武士俑、镇墓俑以及马、猴等动物和佛龛等30多类。既有日常生活用品,又有礼佛用品、随葬品和文化娱乐用品。器物装饰颜色有青、黄、酱、黑、白、素烧、三彩等多种颜色。特别是首次发现一些唐代的细白瓷碗、盒、罐的器物底部刻有“盈”、“官”、“翰林”字款,非常珍贵。尤其是大量中唐时期“官”字款白瓷出土,改变了过去普遍认为历史上北方只有定窑生产官瓷的学术观点。
这次发掘出土的遗物从隋代至晚唐,前后延续了几百年时间。在发掘的10座窑炉中,专家还发现小部分窑炉是烧瓷的,大部分是烧陶的,烧陶的年代要早于烧瓷的年代,这一发现也将改变“陶瓷不混烧”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