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不仅要贯彻“五个统筹”,还要做到“五个坚持”;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方向、群众的首创精神、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为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价值导向、人文动力、道德秩序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在道德体系中职业道德与市场经济运作直接关联、相互影响,与政治经济体制直接联系、相互配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道德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从而在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架起一道桥梁,成为当代现实社会的主体道德。
职业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伴随着劳动分工的深化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的特定职责,也是人们作为正式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个人通过职业来进行自己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社会化过程,使职业成为个人与组织、与社会的联系纽带。同时职业集中体现着社会关系的三大要素——责、权、利。首先,从社会整体角度看,无论是生产劳动、生产管理还是生产服务,都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承担着不可或缺的社会职能。这种职能包含着完成职业目标、岗位任务的责任,遵守职业规则程序、承担职权范围内社会后果的责任,实现和保持本岗位职业与其他岗位职业有序合作的责任等等。这些责任包含着一定的社会道德职能和责任。其次,每种职业都意味着拥有一定的社会权力,即职(业)权(力)。职权来自于社会,是社会整体和公共权力的一部分,包括对社会资源的使用、操作、管理、支配权力,通过职业劳动取得报偿的权利等。最后,每种职业都体现着一定的利益关系。因此,职业是社会整体或国家利益、事业服务对象的公众利益、行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交汇点、结合部,构成道德调节的主要部位。
职业道德既是为实现一定的职业价值服务、以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为载体的高度社会化的行为规范。没有相应的道德规范,职业就不可能真正担负起它的社会职能。因此,职业道德既是职业系统自身的、也是社会的一种必要的生存与发展条件。
(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伦理思想建设上的一项重大贡献。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质和核心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时代特征、把握社会前进脉搏、洞察历史发展大势的必然结论。
为人民服务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条件下职业道德行为的价值中介和精神基础。
坚持为人民服务,是规范和升华职业道德的根本途径。
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才能促进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凝聚广大人民的向心力,发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
集体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一切从集体和个人利益统一的观点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头等地位。
集体主义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和社会主义的制度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作为职业道德的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然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三)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教育水平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首先,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为先进思想的传播、开拓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奠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
其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思想道德建设和各种职业培养人才,提供各种设施和传播工具。
第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发展,更能迅速改变人们的思想方法、生活方式和职业规范,冲破某些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树立新的道德风尚。
(四)广大劳动人民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主体。
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道德行为的主体。搞好职业道德建设,不单单是要路线正确、领导正确,更要发动广大劳动人民的参与、监督。
劳动群众是职业道德表现和评价的主体。是劳动群众的投诉和反映,表现了职业道德水平现状,才有了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心态。同时,各行各业劳动群众又是职业道德的主体和表现者,其行为也影响着整个社会风气。其次,只有依靠劳动群众,才能做到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最后,只有广大人民的参与和监督,才能形成道德建设机制,切实保障其顺利发展。
(五)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职业道德实质上是一种公共服务,它由每一个职工提供,同时又被每一个人所享用。特别是在商品经济社会里,社会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组织,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主要取决于他周围许多为他服务的人的工作质量;他物质生活的水平,不仅取决于本人所创造的价值的绝对量,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人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在这样的环境中,讲道德与否,就与自身利益及社会和其他人的利益结合起来了。
市场经济自身不会自发地矫正其在职业道德方面的消极影响。
经济发展、生活富裕虽然为道德的进步提供了条件和机会,但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还必须依靠职工对这种客观条件的把握。事实表明,在一些富裕发达地区,腐败、欺诈、渎职等丑恶行为比一些贫困地区更甚,不少官员侵占、贪污动辄上千万,完全超出了个人生活需要。这表明,职业道德的进步不是经济发展的自发的结果,而是人们在精神生活和精神生产中自觉活动的结果。职业道德的进步除了受经济发展的制约还遵循着精神、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只有当人们提出了一整套新的职业道德规范、原则、标准时,才形成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成而存在的职业道德观念;只有当这种观念通过教育、制度等形式的推广和传播,才会在社会形成新的职业道德舆论、环境和氛围,才会形成人们的职业道德信念和行为,才会形成新的职业道德关系,实现职业道德进步。任何忽视、放弃思想道德教育的言论和行为,都会直接导致行业不正之风的盛行。只有切实重视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才能开创职业道德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