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是哲学研究的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出现三种主要路径:一是“文本解读派”,从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文本入手,实现从传统哲学解释框架向马克思真实哲学视界的历史回归,从而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个真实的基点;二是“西马解读派”,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入手,寻求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的理解,以获得“真正的马克思”的形象,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三是“时代解读派”,从对现时代和当代中国实践这本“书”解读入手,提出当代中国社会现实背后的深层根本问题,然后运用哲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寻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的生长点,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无论是“文本解读派”,还是“西马解读派”,在解读中需要达到三个层次的目标:一是弄清楚“是什么”,就是力求澄明马克思思想的本来面目,澄清“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中所理解的马克思,以回到或走进所谓真正的马克思,这叫做“返本”;二是揭示“有何意义”,也就是怎么看待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这叫做正确评价马克思;三是“如何使马克思走向当代”,这就是要走进现时代和当代中国实践,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以进一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文本解读派”和“西马解读派”的侧重点在于实现第一和第二层次的目标,对第三层次的目标还未来得及给予全面而充分的关注。其学术贡献主要在于:在细致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文本和“西马”的文本率先作了深度解读,再现了马克思的“新”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获得了判断以往各种马克思研究的对错得失的评判权和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思想资源;为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这两种路径的历史局限,就在于还未来得及使马克思走向现时代和当代中国实践,并立足于时代和当代中国实践来发展马克思主义;未来得及将其研究成果进行实际运用和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未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解读真实的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最终都要立足于时代和当代的中国的实践。对时代理解不同,往往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方式和结果也不同。时代提出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使人们感觉到马克思主义体系中某一思想和因素的重要,因而往往把其中某一方面提到首位。当然,应当避开时代对解读者的干扰,按照文本的本来面目还原真实的马克思。但是,当产生了解读马克思的动机的时候,当要审视马克思思想的价值的时候,当要发展马克思并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的时候,就必须立足于时代,即使解读马克思文本的过程本身,解读者也总是受时代提供的条件影响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色彩。时代达到什么水平,解读者的认识就达到什么水平,文本解读也就达到什么水平。任何称之为“自己所理解的马克思是真正的马克思”的说法,实质上都具有解读者的“认知图式”和“时代特色”。这实际上就是:时代决定解读观,解读观决定效果。
从文本入手解读马克思,可以获得发展马克思的思想资源,而不能获得发展马克思的全部权力。以“西马”来解读马克思能达到“西马”的水平或解读读者的学术水平,却不能完全或真正达到当今中国时代和社会实践所要求的水平。马克思的哲学是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哲学,是注重实践生成的哲学,是与时俱进的哲学,因而,在它的概念体系的深层背后,涌动着时代、现实和历史的运动过程。所以,解读马克思,就要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关注并研究时代提出的问题。越走进我们这个时代,就越走进马克思的本真精神。
虽然马克思对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马克思的文本并没有为我们提供一种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现成药方。方法论重于结论,我们要学习马克思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但不能迷信于马克思得出的某些具体结论。要解决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着眼于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进行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