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国公共卫生系统面临的挑战

院士论坛
2004-01-02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 巴德年 我有话说


巴德年:1938年出生,1968年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1982年于日本北海道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免疫学专家。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健康数据是最重要的数据。作为政府,维护和增强民族的健康是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去年上半年SARS流行的时候,大家可能从一个侧面感到了健康和卫生的重要。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卫生投入占全民经济总产值的2.7%。我们姑且不说美国的13.7%、德国的10.5%,且看巴西的6.5%、印度的5.2%。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保司的数据,所谓的医疗保障,我国目前只保障了15%的人口,85%的人还没有靠得住的医疗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得到普遍改善。我个人认为,在社会发展当中,科技、教育、文化都要比卫生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发展相对滞后,发展速度非常缓慢。

分析一下制约我国卫生事业眼前和长远发展的潜在问题,我想大致是:

首先,医药卫生事业已经处于需而不求、百姓忧患的状态。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医疗费用直线上升,十年间差不多上涨了十倍。而我国的国民经济是二十年翻两番。生活水平、个人收入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与医疗费的差距越来越大,看不起病已成为老百姓普遍抱怨的问题。

其次,公费医疗,过去仅是特殊的药物不予报销,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好多药品不给报销,看病的时候,有公费医疗也要交一定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怎么能对卫生改革持好感呢?

第三,按男的60岁退休、女的55岁退休这个年龄段划分,当今老年人口占10%多一点;18岁以上到不退休年龄之间的大约占70%。也就是说,在当今社会,70%的人在养活30%的人。等到2015年至2020年的时候,有可能是一半对一半。一个老人消耗的卫生资源至少是正常人的三倍到五倍。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结构配比的变化,将导致医药卫生事业负担过重。

由于整个医药卫生模式的变化,我们很快就要用两级医疗代替过去的逐级医疗,这将继续导致医院的两极分化。有特色的医院正在形成医疗中心、医疗集团乃至跨省集团;可是一般的医院,要么面向老百姓,变成社区医疗或者保健,要么想办法改造升级,或者是主动要求兼并。这样,问题就突显出来:一些医疗集团在投入建造新、大、特,甚至是跨省、跨地区的医院,而一般的市立医院,特别是区一级的医院(包括二级以下的医院),病人不多,处于闲置和浪费的状态。面对这样的问题,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医院私有化到底应该进行到什么程度?

最近,我得知有个地区把所有的医院都卖了。这行吗?我意见明确,不行。与基础教育一样,医疗和医药卫生是国家和政府应该办的,这和企业不一样。当然,有些医院卖了是对的,但是至少要保留一个代表这个县、市一定水平的,准备将来为普通老百姓服务的医院。

在此,我呼吁解决以下这些问题:

第一,希望国家成立人口健康委员会,取代当前的“分兵把口”、权力分散、互补协调、效率低下。我希望国家成立一个统管卫生、公费医疗、人口、健康的部门,即国家人口与健康委员会,以改变现在医药卫生部门分管过于分散的现状。

第二,希望政府能够将科研、疾病控制、食品药品监督、预防、医生、卫生教育、健康促进、规章法律和科学管理集为一体,使公共卫生体系成为一个完整、协调、高效、机动灵活的大卫生网络系统和战斗部队。

第三,希望政府加大对卫生的投入,把人口和健康问题列入国家的重点工程,争取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解决中国老百姓“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问题。政府要拿钱,更重要的是拿政策。中央、地方、社会、家庭和个人都要支持和参与整个卫生事业的建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