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2日电记者郑北鹰今天从国家林业局获悉,中国“藏羚羊生物特性与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在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经过一年时间的调查,已初步破解了藏羚羊的迁徙路线和产羔情况。
科研人员发现,卓乃湖是藏羚羊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集中产羔地,产羔母羊分别来自3个方向:东南方青海曲麻莱地区的母羊群主要在楚玛尔河大桥至五道梁区间跨越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西行,在卓乃湖东南湖岸产羔;南方西藏羌塘地区的羊群由西经乌兰湖继续至卓乃湖南岸产羔;西北方阿尔金山地区的羊群经鲸鱼湖、太阳湖到达卓乃湖西面产羔。而卓乃湖北岸未发现产羔羊群。
科研人员在卓乃湖南岸观察时见到的最大产羔母羊群数目约为6000—6500只,根据观察,母羊产羔率约80%—85%。去年8月中旬至9月初,科研人员统计回迁藏羚羊群中的母羊2960只次,羊羔1261只次,有42.6%的母羊仍在抚育羊羔。据测算,羊羔出生后一个半月内的存活率为53.25%。
科研人员还观察记录了6只母羊的完整产羔过程,以及产后1小时以内的育幼行为,将进行实验室分析。
“藏羚羊生物学特性与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课题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林业局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实施的,是中国首次对藏羚羊进行科学系统观察和研究的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