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东方风来满眼春 千年学府根弥壮

2004-01-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李莉、罗仲尤、欧阳玉、李璀 我有话说


“一片晕红才着雨,几缕柔柳乍和烟”。2001年2月,古城长沙,春意盎然,教育部和湖南省政府决定重点共建素有“千年学府”美誉的湖南大学。

“985工程”成为湖南大学建设和发展史上继“211工程”之后,国家投入最多、受益面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

2004年元月,记者再次来到这所由岳麓书院衍续至今,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高等学府。经过三年的建设和发展,该校“985工程”一期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由3个增加至6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由21个增加至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由3个增加至12个;新建了“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科研经费由当初的7000多万元上升到1.2亿元;由国家“863”领域专家钟志华教授等完成的“薄板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关键技术及在车身制造中的应用”获得了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是历史机遇,更是战略抉择

新世纪的部省重点共建,意味着国家将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要求,支持和引导湖南大学向国家高水平大学迈进。如何把这项数亿元的专项经费用在“刀刃”上,以此带动学校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对湖南大学来说,既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更是一项牵动人心的战略抉择。

根据学校国内一流学科较少,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和学科群的集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较慢的现实,湖南大学确立了“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突破,整体提升”和“梯度推进,点面结合,特色发展”的建设思路,并具体制订了《湖南大学“985工程”建设计划》,初步构建起了以“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为中坚,以“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为骨干,以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为基础的重点项目建设体系,促进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一体化发展,形成了“211工程”建设项目,“985工程”建设项目和校级重点建设项目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良好局面。

“通过贯彻有重点、分层次的建设思路,使现有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尽快发展成强势学科,以此带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开放式、研究型国内一流大学”,湖南大学副校长赵跃宇教授说。

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湖南大学又出台了促进学科发展的具体措施,其中包括推行学科建设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实行首席教授负责制,组成以首席教授为核心的学科梯队,将学科建设的职责和目标分解落实到学院、系及学科带头人,并将人、财、物的支配权直接与职责和目标挂钩。引入竞争机制,学科建设采取项目申报和管理制度,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学校宏观指导,院系承担管理职责,项目负责人担负起项目建设责任。

强者愈强,千年学府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经过充分论证,湖南大学遴选了分析化学、车辆工程、结构工程三个优势学科和环境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26个重点项目作为“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些重点建设项目经过三年的建设,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把湖南大学建设成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打造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2002年12月,依托分析化学学科建设的“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2002年,该学科成为了国家重点学科,由俞汝勤院士等完成的重大研究成果“复杂体系成分分析及波谱法结构解析的化学计量学研究”,获2002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已进入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评审答辩阶段;由王柯敏教授领衔的研究小组不但研制出多种新型核壳生物纳米颗粒,而且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一种新的纳米尺度效应,为基因诊断、治疗和基因功能研究开启了新的大门。同时,该学科建设为新增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化学工艺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增设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发挥了核心或辐射作用。

“充分与国际接轨,是我们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分析化学专家俞汝勤教授告诉记者,“就好比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如果你只让他参加全运会,而不参加奥运会,那么他取得再好的成绩也得不到国际的承认。”有一件事情令他非常自豪,那是被国际上公认的“教育了整整一代化学计量学家的书”,由美国学者马宁诺夫斯基编写的《化学中的因子分析》一书的第三版中增加的三个章节,介绍的全部是湖南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发现的三个方法,这是俞汝勤院士本人的荣誉,也是整个湖南大学的骄傲。

车辆工程学科建设取得了多项标志性成果,“薄板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关键技术及在车身制造中的应用”荣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我国机械制造业几年都未能问鼎国家科技大奖的空白;2003年获准建立现代车身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国高校第一个以车身技术为研究重点的教育重点实验室。同时,该学科还新增了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项目的成功与学校的大力支持是离不开的。”在现代车身技术重点实验室,今年刚刚40岁,该学科主要带头人之一的李光耀教授告诉记者。1995年,湖南大学全年的科研投入才400万元,而校领导决定为他们的科研小组划拨150万元科研经费建立汽车实验室。当时的决定遇到了强大的阻力,“值不值?花超过科研经费三分之一的钱去建这个实验室是不是太冒险了?”学校里议论纷纷,而后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事实证明,当年的决策是正确的。在“985工程”一期建设中,该校又为车辆工程学科投入团队建设引导资金300万元,八年来已共计投入各类经费4000万元。

“团队的素质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李光耀教授告诉记者。作为该学科主要带头人之一的钟志华教授1995年从瑞典回国之时刚刚32岁,就获得了瑞典林雪平大学的终身副教授,成为瑞典当时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但是,他凭着满腔爱国热情,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母校——湖南大学工作。李光耀教授继钟志华教授之后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生活来到湖南大学。一群胸怀大志的年轻人为着一个共同的理想聚集到了一起。目前,该小组正在进行汽车安全性能的研究,据估计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2003年10月,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迎来了建院百年庆典。该院自创建至今,共经历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年代,尽管湖南大学几度变异,历尽沧桑,但土木工程专业始终保持下来,而且不断发展壮大,在全国特别是华南、中南享有很高的办学声誉。该院现已拥有土木、水利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02年科研经费越过千万元大关,达到1176.7万元。三年来,依托该学院的结构工程学科建设项目完成了主体建设工程——工程结构损伤诊断实验室,为结构工程开展前沿领域研究和重大工程项目攻关提供了良好的试验环境和条件。2002年,该学科获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作为重点学科项目建设的8个工学学科子项目、15个人文社会科学子项目和3个基础学科建设项目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工学学科建设项目实施后,全面改善了工科实验室装备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工学学科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整体实力和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的能力。环境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8个工学学科先后获准为湖南省重点学科。2003年,学校在工科领域新增化学工艺、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新增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一批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增设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通过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项目的实施,学科布局结构日渐合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势头喜人,尤其是承担科研项目的实力显著提高,初步形成较为明显的区位优势,承担国家社科规划课题项目数和总经费在湖南省高校中已处于领先地位。国际贸易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学、经济法学获准为湖南省重点学科。2003年新增专门史、金融学、企业管理、会计学等博士点,并增设了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基础学科建设项目的实施,使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不仅为开展高水平原创性研究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提供了物质保障,而且增强了基础学科发展的活力和对其他学科的支持能力。2003年,力学学科增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启动“三英计划”和“诺丁汉项目”,梯队建设春色满园

学术梯队建设的关键在人,在于是否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有人指出,高校之间或者说高校学科建设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湖南大学认为,高校学科建设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也是人才资源管理制度的竞争。有了好的人才资源管理制度,才能筑巢引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否则,人才缺乏施展才能的制度环境,现有的人才也会流失。

为此,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心放在由传统的以事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人才资源开发上,由单纯的管理控制转向人才资源的开发、保障和使用。做到“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引进,有利于人才潜能的发挥,有利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

在“985工程”一期建设中,湖南大学在“人才工程”项目上挥出了两项“大手笔”:一是实施“三英计划”即集英计划(杰出人才引进计划)、撷英计划(拔尖人才资助计划)和育英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二是诺丁汉师资培养项目,学校和香港万都集团共同出资500万美元,计划10年内选派200名教师赴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学位或担任高级访问学者,首批22名教师目前正在该校攻读学位。

湖南大学党委书记刘克利教授告诉记者,“近三年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共投入近4000万元,其中诺丁汉项目已投入‘985工程’专项资金500万元。”该项目是湖南大学建校以来最集中、投资力度最大、意义深远的师资培训工程,也是国内高校少见的旨在提高师资国际化水平的人才建设项目。

目前,该校拥有“两院”院士11人(含以共享方式引进的院士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进入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4人、高校青年教师奖励计划8人、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1人;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8人。其中,获得“高校青年教师奖励计划”的人数列全国高校第14位。

通过“985工程”一期学科梯队建设,涌现了以俞汝勤、姚守拙院士和钟志华教授等为带头人的学科梯队群体,并产生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钟志华教授学科梯队已形成汽车车身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汽车碰撞安全性与人体损伤防护技术、汽车车身现代造型技术等三个具有特色的重点研究方向。三年来,该梯队成员共发表论文330多篇,其中被EI和SCI等权威检索系统收录89篇,SCI他人引用达230多篇次,申请及获准专利13项。

其三个研究方向都取得了创新性强、集成化程度高、配套性好、国际国内同行认可的成果,并在汽车车身设计制造技术研究与开发上形成了突出的特色。三年来,该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经济效益累计达到3亿多元,在迅速带动技术的更新、使我国跻身于世界少数几个拥有同类成套技术的国家、提高我国制造业自主开发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等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

交叉渗透,挖掘潜力,学科建设发展生机勃勃

交叉渗透、整合学科发展力量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通过学科交叉、渗透和整合挖掘各学科的发展潜力,湖南大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科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办学水平,另一方面又激发了新的学科生长点,培育了新的学科资源。

该校认为,学科整合应该重点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要有利于增强学科特色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二是要有利于促进国家和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此,湖南大学的专业调整、学科建设采取了以下战略:

——合理调整和集中学科资源。“金融学院”就是集南北校区金融学科力量,突出国际贸易、保险、精算等学科特色,形成金融学科优势的;“会计学院”在集两校区会计学科力量、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充分注意其新兴学科或专业的派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加盟其中;“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通过数学与计量经济学科的交叉,找到了新的学科增长点。

——扶植基础好、实力较强的学科研究方向,促进其发展为优势和特色显著的新兴学科。如生物纳米技术通过引进长江学者谭尉泓博士等措施组建“生物技术研究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建成了“生物纳米技术”校级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原分散在4个不同的院系,通过组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很快获得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原分散在2个不同的院系,组建“土木工程学院”后,获得了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整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力量。按特色二级学科组建了以下院系: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会计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按新兴学科组建的院系有: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影视艺术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等。

——强化学科内涵建设,促进文、理、工结合。分析化学学科通过挖掘内部潜力,在化学计量学、生命科学中的新分析技术、化学生物传感器、生物纳米技术等研究方向取得了突破,并做出了独具特色的成果。分析化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结合衍生了化学计量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法学催生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育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管理学派生出了教育经济与管理等。

通过学科的交叉渗透,促进了学校学科结构调整和整体水平的提升。目前,已形成了门类较全、覆盖面较广的学科结构体系,学科专业涵盖10大学科门类。学科综合性强、理学基础坚实、工学具有较强实力、经济和管理学科发展迅速,新兴学科及学科的交叉渗透呈现良好态势。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在记者结束采访离开这所正处于迅猛发展势头的高等学府时,深深感受到她在“985工程”建设中所展现的勃勃生机。我们有理由相信,秉承“爱国务实、严谨勤奋、实事求是、敢为人先”优良传统的湖大人,一定会实现其“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办学目标,在不远的将来,湖南大学将以更加矫健的雄姿屹立于湖湘大地!

新闻链接

湖南大学研究生教育跨世纪征程六十年

迄今为止,湖南大学研究生教育已走过六十年不平凡的岁月。

1942年1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湖南大学设立工科研究所矿冶学部,并于1943年招收研究生。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我国开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根据高等教育部要求,湖南大学招收了副博士研究生1名。此后,1962年至1964年,相继招收了土木建筑类专业研究生9名。

1981年11月,湖南大学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获准设立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当年招收硕士生34名。1984年1月,湖南大学获准成为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拥有了应用数学、分析化学、结构工程等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应用数学学科李森林教授、分析化学学科俞汝勤教授、结构工程学科成文山教授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2000年4月,原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成新的湖南大学,优势互补,珠联璧合,新的湖南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0年10月,湖南大学获准试办研究生院。2001年2月,教育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协议重点共建湖南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校行例。2002年11月,湖南大学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对“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的论证。今天,湖南大学已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4个硕士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学位授权点,12个后科研工作流动站以及2个国家重点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湖南大学目前在籍研究生规模达到5600人,迄今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各学科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达6000余人。

打造强大的车辆工程学科

1986年湖南大学汽车专业申报硕士点获批准,是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90年湖南大学汽车专业又继清华和吉林工大之后被批准为国内第三个博士点,并确定了三个学科前沿方向:1)车身造型与计算空气动力学;2)车射覆盖件薄板成型机理;3)车辆碰撞。

经过全国性的学科专业调整,湖南大学“汽车专业”升为二级学科“车辆工程”。2001年,湖南大学结合“985工程”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项目,选择以钟志华教授为带头人的车辆工程学术团队,学校从政策、科研条件建设、梯队成员的引进与培养等多方面加强引导,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并将其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团队的典范。

该团队现有教授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20人,主要学术带头人都有多年的国外留学和工作经历,在开展国际合作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已形成汽车车身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汽车碰撞安全性与人体损伤防护技术、汽车车身现代造型技术等三个具有特色的重点研究方向;获得国家科技部“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福特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种国家、部省级和相关企业的重点项目资助和支持。

三年来,该团队成员共发表论文330多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中文专著2部,其中被EI和SCI等权威检索系统收录89篇,SCI他人引用达230多篇次,申请及获准专利13项。该团队的科研成果获国家和部省级奖励12项,其中有200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通用汽车中国科学技术成就奖2000年度唯一的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霍英东青年教师研究类一等奖、湖南省最高科技奖——光召科技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等。

构建分析化学创新平台

湖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开始在有机分析试剂与稀有金属分析等研究方面取得成果。70年代开始离子敏等化学传感器的系列研究,其中“氟离子电极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励。1992年获机械工业部批准建设“湖南大学化学计量学和化学传感技术部门开放研究实验室”。2000年获准成立“化学计量学与化学、生物传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1年7月27日获国家科技部下文正式批准建设“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2年上半年,分析化学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11月1日,该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了由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该学科已经完成和正在承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课题100余项,其中包括合作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析化学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九五”化学计量学重点项目及“十五”计量分析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基金和较多的面上基金项目,主持承担了国家教育部的重大项目及重点项目等。1996-2000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有248篇为SCI所收录,最后三年又有较快递增发展,2003年发表SCI源刊物学术论文近80篇,其中两篇为影响因子6以上,4篇的影响因子在4-6之间。申请及获准专利10余项。该学科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和四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次奖励。近期该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复杂体系成分分析及波谱结构解析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已通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公示和最后一轮答辩。

该学科拥有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俞汝勤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守拙教授、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柯敏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谭蔚泓博士等为学术带头人的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协作、能在分析化学领域世界前沿竞争的科研梯队。该学科作为国人分析化学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已培养毕业了硕士研究生190余名、博士研究生80多名。(吴海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