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公布了2003年国家973计划项目资助结果,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欧阳平凯院士、副校长徐南平教授摘取了其中的两项,并双双荣任首席科学家,这是该校继许仲梓教授2001年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后获得的又一殊荣。截至目前,该校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五名,在江苏省高校中名列第一。这样一所普通的省属本科院校,何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2001年5月,由南京化工大学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南京工业大学正式诞生。原两校都是以工为主的高校,在保持原有特色学科的同时,必须打造优势学科,这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学校根据学科群的需要,重新组建了19个学院(部),追求1+1>2的效应。为了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学校自筹资金1.5亿元,启动重点学科建设工程,这样就保证了学科的整体质量与实力在省属高校中处于前列,学术地位在全国理工科高校中进入前50名。
学校优势学科的建设形成了软件不“软”、硬件更“硬”的局面。近两年来学校争取到科技课题830多项,其中承担国家973项目3项。2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何梁何利奖2项。学校还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校科技管理先进集体。校长欧阳平凯告诉我们∶“学校要赢得生存空间。关键是打造优势学科,提升学科实力,争取在人才市场、经济市场、科技市场上的优势。”
南工大具有百年办学的历史。学校根据科技发展的态势,鼓励学科内、跨学科群以及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联合组建科研团队,提升科研的能力和水平,承担国家需求的重大科研项目。为了能使优势学科做得更强、更大,学校整合了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学科的专家、学者队伍,校长欧阳平凯与副校长徐南平教授联袂,开拓了化学生物学及其新技术学科,并被评为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学校的强势学科化学工程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院院长许仲梓教授申报国家973项目,其导师唐明述院士甘当人梯,与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单位联袂攻关,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并获得国家资助。去年,欧阳平凯与徐南平获得的两项国家973计划项目,也都是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有关院所等单位专家学者组成联合舰队。
学校的一系列举措,引起了同行学者的关注,也为学校科技人员确立了新的方向。
走出校门、贴近市场、贴近需求已成为南工大科技工作的方向。去年江苏省实施“沿江开发”发展战略,学校抢抓机遇,全校70%的科研项目参加了江苏的科技服务、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活动。学校还以联合开发、技术参股等方式,与企业共建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今年学校通过招商引资盘活资源,把企业的研发机构引入市场,把高校的“借资”与企业的“借脑”有机结合起来。
近年来,学校研究开发出的5’-核苷酸制备新技术、陶瓷纳滤膜制备技术、苯甲醛生产新工艺等多项新技术,在全国已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任何一所学校的硬件都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软环境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校党委书记王卓君教授认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学校的学术环境、人文环境和民主环境建设,创造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搭好创新平台,不拘一格地使用好现有的人才、引进更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是学校科研发展的关键。
这两年,该校从海外以及国内著名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余名,他们到校时间不长,很快就融入到学校环境中。良好的科研环境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学校科研经费有60%都是中青年教师凭借自身的实力争取来的。为了扶持在有发展潜力的学科方向上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群体,学校还专门设立特聘教授岗、青年研究基金等政策,扶持后备人才,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促进科研、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发展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