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图书出版业的又一个春天

2004-01-15 来源:光明日报 王磊 我有话说

2004北京图书订货会于2004年1月7日—11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本届订货会共成交码洋25.9亿。较之往届,本届订货会实施了四个新的举措:一、邀请海外华文书店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二、邀请出版社分支机构和二级批发单位参加,进行货源调剂;三、邀请期刊社参加订货会;四是建立北京图书订货会网站交易平台。从四天的会议情况来看,这四个举措给订货会增添了新内容、新景观。尤其是海外华文书店代表的专题座谈研讨会,出版产业产、学、研共同发展论坛,出版传媒论坛,10位专家推荐新书好书等活动,给本届订货会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不仅提高了会展质量、丰富了信息资源,还扩大订货会的影响、提升了订货会的档次和成效。

纵观本届订货会,传递出几个明显变化的信息:

一、书业的竞争的新格局进一步清晰。本届订货会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出版业正在按照市场经济客观规律运营,开始形成了出版资源由计划配置向自由配置转变的局面,尤其是文学艺术与经济管理类的图书出版更为明显。人们发现,有限的具有市场潜质的作家资源,几乎被少数文艺类出版社垄断,形成强弱分化;而一些过去只集中在少数大社、老牌社手中的出版资源现在已分散到很多出版社手中,如外语工具书类、经管图书类等,而且正逐渐打造成为自己的品牌;还有的则充分利用国际出版资源,使其成为自己的选题资源,有的出版社版权书的引进出版已占年出书种类的一半。如展位上中信出版社的独特设计的“管理思想者长廊,几乎囊括了当下国际重要管理思想者的主要著作。而中国社科社与时尚杂志社联手取得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全球招标《透过镜头》合作项目的独特模式,则标志着我国出版业已开始与国际规则接轨,分世界图书市场的一杯羹。

二、中国出版业产业化发展初现端倪。本届订货会举办正值我国出版产业政策中局社分家、管办分离、政企分开的体制改革逐步实施阶段。我们从展会上看到,很多出版单位的出版行为、运作模式已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如中信出版社已逐步形成由资本运作向产业化运作模式的转变。中国法律图书公司也开始整合法律图书的一切资源,在企业化经营中,越来越成熟,并带动了中国法律出版发行联合体在经营上的转变。此次订货会他们已打破出版社各自为战的传统,而以联合体的形式统一展示和经营。

三、出版业的经营与拓展更趋合理性。经过几年的实践,不少出版社逐渐清醒地意识到,真正的品牌必须是自己的出版优势,在自己的出版资源优势中找准定位、培育品牌。此次订货会上,我们看到,很多出版社开始回归原有定位。不仅一些老品牌图书如“布老虎、“九头鸟、“乡土中国等还在延续,一些后起之秀也开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如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学习型系列丛书、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皮书系列、接力出版社的各种引进版童书系列等。

四、出版资源和传媒资源紧密结合。本届订货会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各种图书信息的发布会与宣传营销活动紧密结合。在短短的5天时间中,仅通过组委会安排就达48场次发布会,比上一届翻了一番。出版利用传媒推广自己的产品品牌,传媒利用出版打造自己的栏目品牌,使中国出版业与传媒共同有效推动图书市场的健康发展,营造书业的繁荣,也使北京图书订货从原有的封闭的业内活动走向更广泛的大众与社会活动。出版与传媒的互动,将大大推动出版业的发展,在出版文化方面聚集起一种有影响的力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