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正视“天然优势” 科学把握人生

2004-01-1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期策划 汪大勇 徐可 “光明视点”记者 王庆环 我有话说

本期提示

虽然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思想为人们普遍认可,但是长久以来困扰人们的是——我们究竟是什么样的“材料“?

尽管有许多人在人生道路上目标明确,但更多的人并不真正地了解自己。不过幸运的是,心理学、教育学、遗传学的研究和一些测试方法正在为我们开启了解自己的大门。

这是一篇关注人的“天然优势”的报道,但不是对其无条件的肯定,而是让人们关注——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份走向成功的潜能,关键是你有没有去注意它、开发它。

很多家长都曾经历过这样的困扰:在小学乃至初一成绩一直不错的孩子在读初二后数学成绩直线下降,即便是家长加倍督导,孩子加倍努力也没有太大改观,相反还使孩子对父母和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父母也对孩子的未来失去信心,彼此间因此生出不少的嫌隙。

也有一些正在读大学或已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也在为人生的不如意而痛苦:他们在走进大学校园后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自己所选读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但迫于现实,他们必须完成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学业,毕业后再去从事并不如自己意愿的职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在教育学、心理学及人才学专家们看来极易解释,也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去避免的问题,困扰着我们周围的许多人,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而之所以这样,部分原因是人们忽视了去探究人在智力和潜能方面的“天然优势”,并顺应这些优势去设计未来的人生。

忽视“天然优势”引来困扰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张贵良是我国较早将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应用于潜能测试研究的学者之一,“重点注意人的天然优势,而不是缺陷”是他多年应用研究的心得。他最早开发的“IMAP潜能测试”,从测试学生的学科兴趣、动机、能力、个性出发,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优势,选择和确定最有兴趣、价值最大、能力最强、个性最相符的专业目标,通过明确未来奋斗目标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使家长和老师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老师可以因材施教,家长可以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这个潜能测试的理念基础是“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有无限潜能”,但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与自己潜能相左的专业,往往会陷入苦恼,成功的可能性也大打折扣。张贵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就曾因忽视“天然优势”而浪费了10年的光阴。

张贵良上中学时各门功课都很好,尤其对语文感兴趣。但是在高中分文理科时,因为“选理科班才有可能考上大学、学理科好分配”的理由而选择了理科班。这个现在被他评价为“错误”的选择,让他勉强读完了高中剩余的课程,并在高考中发挥一般,最终被一家省级师范学院数学系录取。张贵良用“痛苦无比”一词形容了他的大学生活,他似乎永远也弄不懂那一大堆的数字和公式,数学成绩在全班是最差的。与此同时,他一直努力着想转学喜欢的文科,大学时试图转到中文系,毕业教书后又向领导提出过教语文,但都没有成功,直到报考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并最终被录取后,才得到了解脱,那时他已在自己不喜欢也不擅长的数学专业上孜孜努力了10年。“10年啊,那种做自己不愿做的事的滋味真是难受,好似一种漫长的煎熬。”张贵良说。

张贵良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大学生,但是,20年后的今天,仍有许多的大学生有着张贵良当年那样的困扰。贾康生是北京延庆一中的副校长,他告诉记者,虽然地处北京偏僻山区,考上大学在那里是非常不易的一件事,但在他们学校每年都有7至8名考上大学却因为不适应所学的专业回到学校复读的学生,“我们一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被一所7年连读的医学院录取,真是很不容易。但到校学习后发觉自己对医学的东西很难接受,最后不惜选择了离校出走,多可惜啊。”贾康生说。

人究竟有没有“天然优势”

那么,人究竟有没有“天然优势”呢?答案是肯定的。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已关注到人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现代科学诸如脑科学、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的发展更是提供了更多的佐证。不过,也有一些专业界人士对其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过于强调“天然优势”会有过早确定一个儿童的发展方向的风险。这种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对“天然优势”持肯定态度的人认为,及早地发现儿童智能上的优点或弱点,这样就有机会强化他们的优势,弥补他们的劣弱,使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途。

对“天然优势”的肯定在上世纪80年代后进一步加强,1983年,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多年实验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至少有7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7种智力的潜能,而且各自的智能种类不同。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辨认并确定人的智能强项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此,“天然优势”的应用性研究在全世界流行起来。

“天然优势”,一个正在被接受的理念

在我国,关于多元智能的应用性研究应用在诸如特殊人才选拔、企业选才等多个领域,张贵良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进行的IMAP潜能测试研究针对的则是在报考大学志愿时感到盲然的学生。但是,IMAP研究在投入应用的最初阶段也经历了不少的坎坷。2000年,IMAP潜能测试开始投放市场,向那些即将参加高考,面临专业选择的高考生推广时,遭受的命运却是人们的不认可。

张贵良回忆到,当年他们拿着潜能测试方案跑学校,说自己的方案能够帮助高考的学生更科学地选择未来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没料到在老师和学生中间反响平平。一些老师说,我们只管学生的考分多少,至于学什么专业更适合学生那是家长的事,也是将来的事,他们根本顾不着。

翟贵均是一位从遗传学的角度研究皮肤纹路与人的智力关系的专家。无独有偶,他的研究也遇到了人们的不解。有一年,其所在的研究中心到南方某城市的中小学进行测试活动,结果被人以“胡乱测智力搅乱父母心”反映到该市一家报社,直到翟贵均将自己的获奖证书和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拿到报社,这家报社才在报纸上做了更正。

尽管遭受了一些挫折,但总的发展趋势却是好的。张贵良说,第一年跑学校时一些校长的反应让他保持住了一份信心,这些校长告诉他,他们明白高考选专业是学生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选择,应该有一些专业方面的指导。

正如张贵良所愿,潜能测试的境况很快在第二年发生了改变。据从事IMAP测试的北京易迈步潜能测试中心的雪颖老师介绍,现在每年他们都要为1万多名高考生进行潜能测试,4年来累积测试学生8万人,在许多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在高考选择专业前进行一次潜能测试成为必须要做的事。可以说,关于“多元智能”、“天然优势”这样的理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延庆一中的副校长贾康生是主动打电话要求易迈步潜能测试中心到学校去测试的。他告诉记者,他们学校高考成绩不错,但是由于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山区,家长很难对其报考专业有所指导,完全靠老师指导也是视野有限,学生报专业有着相当大的盲目性。贾康生说,他是听学生说起IMAP潜能测试的,感觉是个不错的项目,请测试中心的老师到学校讲课后,他自己的观念都更新了不少。他相信,这样的测试会使学生填报志愿更科学,让他们能够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的生长点,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他们这些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一种启发——启发他们去关注孩子们的天然优势,并如何顺应这些优势更科学、更全面地培养人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