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不息的伊犁河水向西流淌,每一朵浪花都是一个深情的叙说。武警驻伊犁某部35年来情注天山,爱洒草原,在各族人民心中树起一座爱民丰碑。1月8日,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武警驻伊犁某部被表彰为“拥政爱民模范单位”。
1月5日,一场以迎新春为主题的警民联欢晚会,在新疆尼勒克县文化广场上演,驻伊犁某部武警战士表演的“三句半”,把晚会推向高潮。尼勒克县县委书记李新军兴奋地说:“橄榄绿(武警)是传播先进文化的报春花,给我们带来了健康文明的新生活。”为了让精神文明的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2002年10月,武警驻伊犁某部3000余名官兵喊着号子,插上旗帜,铲起修建文化广场的第一锹土。官兵们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平整场地、栽树种草、硬化路面上。一年后,一座花草相间、喷泉四射、霓虹闪烁的文化广场如期落成,成为全县一道最亮丽的风景。每到古尔邦节、肉孜节等少数民族重大节日,武警驻伊犁某部官兵们都要在此与驻地政府机关、学校等举办警民联欢晚会;遇到有国家重大政策出台,武警驻伊犁某部也都要以这里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
为了边疆美好的明天,武警驻伊犁某部早在10年前就拉开了“智力共建”工程的大幕,采取团职以上干部每人助学一名、营以下干部多人联合助学的方式,使50多名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圆了求学梦。在驻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他们先后投资100多万元,买来桌椅、电脑,请来汉族和维吾尔族教师,在驻地建起5所“警民共建学校”。他们用知识点亮每一个毡房、每一顶帐篷,把知识的种子撒遍草原。如今,驻地适龄儿童的入学率由1995年的71.2%提高到2003年的95.4%。受过资助的学生学有所成,有的已大学毕业,其中80%的成为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宝贵人才。
在那拉提草原萨哈村,由于离水源较远,刚刚结束游牧生活的200多户村民、1000多头牲畜喝的都是下雨积成的涝坝水,不少人因此常患腹泻、痢疾等疾病。武警驻伊犁某部官兵驻训时发现这一情况,连夜研究“引水下山”方案。第二天,1000多名官兵在山坡上“一”字排开,挥动十字镐开山劈石,50公斤重的铁锤砸下,只留下一个白点点。不少战士的虎口震裂了,手上磨出了紫葡萄大小的血泡,但没有一人退缩。经过3天3夜的突击,一条7公里长、1米宽的引水渠像一条飘带从山顶飘然而下,官兵们一鼓作气连夜为家家户户装上水龙头,清澈的泉水“哗哗”流进每个村民心田,彻底改变了人畜同饮涝坝水的历史。当官兵们撤离时,维吾尔族小伙跳起“恰依舞”,哈萨克族姑娘弹起“冬不拉”,争相把第一碗清泉送到武警战士嘴边。村里的“秀才”阿不都来提提笔写下一幅对联:爹亲娘亲比不上中国共产党亲;天水圣水不如子弟兵送来的泉水。
如今,有了水源保证的萨哈村建起了亚麻厂和榨油作坊,牧民们穿新衣、盖新房、娶新娘,过上了父辈们想也不敢想的新生活。
新疆新源县民政局李文杰书记案头,一份长达3米的“爱民清单”记录着武警驻伊犁某部官兵为驻地经济建设留下的足迹——
2002年6月,武警驻伊犁某部帮助新源县汉宾村种植出第一颗“无公害莲花白”蔬菜,改变了哈萨克民族世代以土豆、洋葱、胡萝卜为副食品的历史,人均收入由5年前的300元提升到现在的2700元;
2003年10月,武警驻伊犁某部帮助新源县萨哈村村民建起了24亩“经济示范林”;4000株进口“樱桃梨”有望明年挂果;届时,60%的牧民成为“小康示范户”将不再是梦想。
去年2月,新疆阿尔泰地区布尔津县遭受了一场历史罕见的雪灾,哈太村的189户牧民和1000多头牧畜被大雪围困半个月之久,粮尽草绝,急待救援。武警驻伊犁某部官兵们经过两昼夜1600公里的快速行进,顶风雪、闯险关、过冰河,把救灾急需的粮草物资及时送到灾民手中。48小时没有进食的189户牧民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位哈萨克老人拉着官兵的手泣不成声:“这么大的暴风雪,连老鹰都惧怕了,你们却冒死送来救命粮草,真不愧是共产党派来的保护神。”
驻守一方,保一方平安。武警驻伊犁某部官兵为西部边疆树起一道安全屏障。2000年,5名犯罪分子杀害两名牧民后逃到天山深处。武警驻伊犁某部官兵在部队长王成的带领下,穿戈壁、越冰河、跨雪山,封控了所有逃窜要道。经过4昼夜追捕,犯罪分子被一一生擒。
近10年来武警驻伊犁某部官兵先后参加抢险救灾100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390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1亿多元。抓获各类犯罪分子280多名,成为当地各族人民心中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