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延安颂》的启示

2004-02-09 来源:光明日报 刘云山 我有话说

电视连续剧《延安颂》播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受到广大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大家普遍认为,《延安颂》思想深刻、大气磅礴,真实、自然、亲切、感人,是一部黄钟大吕式的史诗性作品,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充满生活情趣生活气息。《延安颂》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建设先进文化的代表性作品,是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的又一次重要收获,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历史上极其光荣的一页,是永远值得歌颂的一页。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自强不息,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和善于夺取胜利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我们民族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电视连续剧《延安颂》描绘了这段光荣历史,塑造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光辉形象,表现了领袖人物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讴歌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延安精神。《延安颂》用生动丰富的艺术语言,用许多感人至深的细节,把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并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进程,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广大观众在审美愉悦中获得了教益,受到了启示。《延安颂》的艺术实践,和《开国领袖毛泽东》、《长征》等电视剧的成功拍摄一样,说明当代中国的影视创作,完全能够从我们党八十多年的革命历史和几代革命领袖的人生历程中,不断挖掘新鲜的题材资源,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打造出艺术魅力独特的文艺精品。

《延安颂》的成功说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文艺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自古是一个重史的国度,讲述历史是中国文艺的一个重要传统。在我国古代,可以说是文、史不分家。司马迁就既是史学家又是文学家,《史记》就既是历史著作又是文学著作。汉代以来的许多历史典籍已成为文学经典,表现历史更是文艺的永恒主题。从《三国演义》、《水浒传》到《红楼梦》,写历史是中国文艺的特点也是优势。通过文艺作品来了解历史、学习历史,已成为中国老百姓的一种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用影视来反映历史,成为最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文艺方式之一。历史题材创作担负着讲述历史、表现历史的责任,就必然有一个用什么样的历史观来观察和认识的问题。历史题材文艺创作中,历史观起着核心的指导作用。总结这些年历史剧创作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归结到一点是什么样的历史观问题,也就是以唯物史观来指导还是以唯心史观来指导。革命历史题材,作为历史题材中最宝贵的创作资源,比起一般历史题材的创作,应该有更高的标准。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有更高的要求,要自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注重先进思想的照耀和崇高精神的弘扬,坚持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历史规律与艺术规律的有机统一,使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真正成为历史和艺术共同浇铸起来的精神大厦。二是在史实材料的运用、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语言的使用上,与一般的历史题材相比也有更高的要求。《日出东方》、《长征》、《延安颂》、《中国命运的决战》、《开国领袖毛泽东》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优秀电视剧,都是把历史真实放在首位,同时严格遵循艺术规律,较好地实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历史和美学的有机结合。如果把这些电视剧排列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到一部活生生的有声有色的中国革命史和党史。这些文艺作品产生热烈反响充分说明,广大群众对革命历史事件和革命领袖人物有着特殊的感情,对反映这些事件和人物的文艺作品有着特殊的喜爱。这就告诉我们,文艺创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多么的重要。要真正创作出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必须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准确把握历史本质,努力实现历史与艺术的辩证统一。

《延安颂》的成功说明,弘扬主旋律的文艺创作,一定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为标准,以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坚持严把艺术质量关。主旋律不光是指作品的题材。一部文艺作品如果题材很好,而艺术上粗制滥造、简单化、假大空,没有观众欢迎,没有社会影响,是不能称之为合格的主旋律作品的。一个文艺工作者如果急功近利,哗众取宠,戏弄歪曲历史,一味猎奇媚俗,也是不可能创作出合格的主旋律作品的。主旋律作品,应该是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的代名词。只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作品,才可称之为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实践证明,缺少思想性的艺术是很难有震撼力的,缺少艺术性的思想也是很难有感染力的。越是革命历史题材,越是要珍惜创作资源,越是要深入开掘、反复磨砺,越是要在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任何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要达到历史的真实性、思想的深刻性、艺术的丰富性、情节的生动性的有机结合,都必须要有新颖的构思、生动的细节、鲜活的人物,都必须在艺术表现手法和技术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只有这样,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才能真正靠作品自身的艺术魅力吸引观众、赢得市场。

《延安颂》的成功说明,创作革命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必须努力寻找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当代精神、当代人审美思维的结合点。周恩来总理曾指出,好的历史剧要抓住时代特点,抓住历史真实,抓住艺术真实,要善于寻找历史真实、艺术真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点。托尔斯泰也说过,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今天我们读历史就应该像读自己的日记一样,从中捕捉到当今时代的旋律,聆听到当今时代的足音。《延安颂》的创作,正是从革命历史中努力挖掘出富有鲜活生命力的珍贵资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赋予其新的时代色彩,使观众们在回顾历史中自觉地接受新的时代精神的滋养。今天,人们观看《延安颂》这部作品,就能够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与人民群众的血肉深情中,寻找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源头,寻找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倡导“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深厚历史渊源。任何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影视文艺作品,都应当像《延安颂》这样,真正成为对现实、对社会、对受众具有启迪和教育意义的优秀精神食粮。

《延安颂》的成功说明,进行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文艺创作,无论是编剧、导演,还是演员,都应当饱含对革命历史的真情、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深情,从而充满艺术创作的激情。如果没有对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就不能激发创作的极大热情,也难以迸发出巨大的艺术创造力。《延安颂》和《长征》的一个共同点在于,创作者们正是怀着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无比崇敬之情,严肃认真地进行艺术创造。这种崇敬之情,从何而来?正如大家在座谈发言中所谈到的,这种深厚感情是在研读大量传记作品、回忆录和丰富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真正了解和感悟革命历史才得出来的;是努力深入到创作对象的精神世界,准确地把握创作对象的思想历程和情感变化,并深深地感动了自己才得出来的。傅雷先生曾说过,自己没有强烈的感情,如何叫别人被你的作品引起强烈的感情?自己胸中的境界不美,别人看了你的作品怎会觉得美?所以我认为,任何一个文艺创作者,只有自觉地唤起自己的热情和激动,真正把自己燃烧起来,才能让自己的作品去燃烧别人。

《延安颂》的成功说明,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一部优秀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产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可否认,任何文艺创作都是一种充满个性的创造劳动。但由于影视作品是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形式,不仅需要编、导、演等各个环节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还需要党史、军史、文献、影视管理部门等各个方面的倾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可以说,任何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成功背后,都凝结着许多无名英雄的心血和汗水。今天,我们在总结这些作品的成功经验时,一定不要忘记各方面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今后,我们在进行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创作时,也一定要继续寻求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延安颂》的成功还启示我们,要善于抓住重要节庆和纪念活动提供的有利契机,努力扩大优秀影视文艺作品的社会影响。每逢重要节庆和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纪念日,优秀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播映,已成为广大观众的一种期盼,这也给广大文艺工作者赋予了一份特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年,我们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各种纪念活动隆重热烈、丰富多彩,电视剧《延安颂》的热烈反响为纪念活动增添了光彩。今年,是新中国成立55周年和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明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后年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对这些重要节庆和纪念活动,宣传文化和广播影视部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进行统筹安排,抓好题材规划,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优化艺术资源配置,同心协力、精益求精,努力用更多为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影视文艺作品反映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用更多有声有色的形象化教材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发挥革命历史题材影视文艺作品,在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方面的独特作用。

(本文系作者2004年2月2日与《延安颂》剧组主创人员座谈时的讲话摘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