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购车者来说,今年又是一个令人不知所措的年份,按照中国政府加入WTO的承诺,从2005年1月1日起将取消进口汽车的配额和许可证,关税也将进一步降低。有人说,这回“狼”真的要来了,2005年汽车的大降价和市场的大丰富是必然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今年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网上车市的一项统计表明,2003年我国轿车市场经历了四轮降价,全年降价幅度超过了9%,而今年刚刚进入1月份,就有10种车型开始促销和降价,平均降幅达9.09%。有人预言,今年轿车降价幅度会超过10%。
同时,来自各方面的消息表明,今年将有40至50款新车和改型车推出。
面对着降价不断、新车不断、眼花缭乱的市场,何时出手买车成了一个困难的抉择。
认定今年不该买车者是有充分理由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01年,一张进口汽车的许可证的价格为三、四万元,而到了2003年下半年已被炒到十二、三万元。明年取消许可证对进口车价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网上车市的技术总监华雪认为,今年进口车价的降幅会超过国产车,取消许可证后进口车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也将真正到来。华雪举例说,一辆目前售价40多万元的丰田佳美如果减掉10万元的许可证费用,价格将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虽然多数消费者不会选择买进口车,尤其是中高档车,但进口车降价带来的挤压,在短期内就会对中高档国产车产生较大影响,并通过一级级的传递,最终对整个汽车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明年汽车竞争会更加激烈,汽车降价的幅度也会更大。尤其是15万至25万元的车,在来自上下两个方向的双重挤压下会是价格波动最大的。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也认为,取消许可证的影响将是非常大的。今年下半年可能会出现进口车市的持币待购现象,进口车购买量会直线下降,与中国即将加入WTO时情形相似。
然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刘世锦对取消进口许可证的影响却并不这么看重。他的理由主要有三,一是进口车以中高档为主,而国内市场需求主力还是中低档车,取消许可证影响不到与多数消费者相关的层面;二是即使取消了许可证配额,我国仍然还有关税的壁垒,国产经济型轿车经过多年的竞争发展和多次降价,无论是产品水准还是价格都已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国外经济型轿车进入中国市场性价比也不会有优势;第三是目前跨国公司都已在中国投资设厂,是将海外公司生产的车进口到中国来,还是销售中国本土生产的产品,跨国公司会进行很好的利益平衡,绝不会为了进口而牺牲在华合资企业的利益。所以担心进口车对国产车的冲击是没必要的。相反,中国加入WTO后两年来的事实证明,国产车不但没有被冲击,反而拉动进口高档车的价格往下走。
的确,回首中国加入WTO首年进口汽车的价格变化,中国的进口车价到底会是一个怎样的走势,也真是让人想不明白。
2002年中国加入WTO之初,进口车价格曾剧烈“跳”水,奔驰降价30万的消息似乎也并不新鲜。但没过几个月,进口车价不降反升,并一直维持高位走到今天,除了汇率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外,有关部门有效的管理手段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所以,尽管经过了连续两年关税降低,进口车的冲击却是越来越被看淡了。
中国加入WTO后,对进口车的一个重要管理手段是将进口汽车配额中的相当部分用于零部件进口,尤其是KD模式已经被广泛用于合资企业汽车生产,甚至可以说,正是这种模式,促成了中国汽车工业这两年的繁荣。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这两年下线的新车大部分都是以CKD(全散件组装)、SKD(半散件组装)方式生产的。
正式公布的统计是,2002年我国通过KD方式生产的轿车为10万辆左右,2003年为17万至18万辆,也就是200万辆轿车中有近十分之一是KD车,这还不包括那些不是全套进口但实际也是KD的轿车。
贾新光认为,通过KD方式生产既有效地控制住了进口整车数量,又促进国内新车市场的迅速繁荣,但相应地也带来了进口车价格始终居高不下的问题。他认为,本来在这两年的缓冲期内,可以通过逐步降关税来使进口车价自然地顺着“楼梯”走下来,同时压着国产车价格慢慢往下走,挤出暴利空间,使国产车逐渐适应进口车的压力和竞争。然而事实却是汽车降价只集中在经济型车这一层面上,而且其降价并不是来自进口车的压力。应该承受进口车压力的中高档车始终不见动静。
但现在的情况是,临近2005年,进口车价格有可能出现“高台跳水”的情况。
贾新光认为,从2005年开始,政府将不能用许可证配额来控制进口车,但许可证取消后怎样管理进口车又成为一个大问题。目前国外有自动许可制、备案制、报告制度等,一般是要报告进口计划,但不限定数量。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也会有一些特例,比如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车大量进入美国时,双方政府通过磋商曾采取自愿限额,日本自动将数量控制在180万辆。
各国国情不同,控制进口车的有效手段也不同,但目前大家所了解的管理手段中国似乎都用不了。
韩国进口汽车没有限制,关税也只有8%,但进口车并未大规模进入,因为韩国民族精神比较强,形成了以使用民族品牌为荣的浓重氛围。
技术壁垒也是一些国家常用的,比如东南亚国家将方向盘右置的做法本身也是一种壁垒,日本则是通过严格的技术标准来限制的。但严格的技术标准是双刃剑,WTO要求国民待遇,对待外国公司与国内公司要一视同仁,抬高标准使国内企业,尤其是真正的国产车根本无法承受。况且,我国的汽车行业技术标准一直比国外低,又如何拿出高标准呢?
而希望跨国公司来内部调控实现中国市场的平稳发展则类似于“温水烫死青蛙”的故事,危险性自不必说。
取消许可证后带来的影响现在看还是一个问号。
但任何人都不会怀疑中国政府的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