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如同一条帆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强劲的东风,能否扬起风帆,鼓起劲风,关系着出版社的未来。
我们愿做一群水手,拉起风帆,驾着劲风,勇往直前……”
一直钟情于学术的经济学者贺耀敏在出任人大出版社社长的第一年里,专注于思考出版社的增长模式和持续发展问题。
长期以来,许多出版社把码洋增长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而忽略了经济效益的增长。贺耀敏同人大社年轻的管理团队经过认真、审慎地研究,下决心实行了两项被很多人视为很冒风险的举动:一是大规模压缩投入大、数量多、效益差的自考、中考类图书品种,仅此一项每年就将损失码洋4000万左右;二是坚决降低库存,加快图书报废速度,连续报废了4000万码洋的库存积压图书。
“这是王佐断臂啊!”压缩品种意味着今年将损失10%的码洋增长,对于任何一家出版社来说,这都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为了换取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轻装上阵,为了长久的品牌效益,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硬着头皮上。”此时,坚持做强做大做长所必需的冷静、敏锐和果敢帮助他们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从10多年前码洋仅3000万的一个校办小企业,发展到今天初具现代企业雏型、拥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年发行码洋4个多亿的大学出版巨擘,人大社的成功就在于“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即“坚持内涵式、集团化、多媒体互动、产学研一体的发展道路,在较短时间内建设成国际化的现代出版集团”。每每谈到这个奋斗目标,贺耀敏都激动不已。2003年9月,他们终于迎来了一个好消息:教育部党组已同意人大社关于建立出版集团的报告,人大社的发展无疑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然而,站在更高阶梯上的人大社面临着更高的发展要求,现在,摆在贺耀敏面前的问题已变得愈加清晰,那就是如何缩小与国际化出版集团的差距。谈及差距,贺耀敏总是神情凝重,“没有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处于校办企业的地位,管理水平和手段落后;市场意识薄弱,市场上打拼的能力不强;自主开发的、原创性的出版成果很少,难以成为引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出版的‘旗舰’;还无法真正走向世界,与世界级的出版社开展竞争,真正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
于是,贺耀敏和他的团队加紧了改革、发展的步伐,目标就是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增长模式,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扩大社会影响力。贺社长说,现在我们策划图书选题,把提高单品种效益作为重要原则,是否符合市场和读者需要、是否符合学术研究和发展要求,是其中最根本的标准。他说他经常这样问出版社的编辑们,“成功地策划一本好书,比出两本一般的书效益更好,那为什么非要策划两本一般的书呢?”
贺社长透露,人大社目前正在进行出版事业部的组织再造和结构调整,避免大而全、小而全,而是按照市场和学科需要,走专业化道路。“只有走专业化道路,才能开发更长的产品线和价值链。对于不同学科出版物,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的主攻方向是集中力量做强做大经济、管理、法律类图书,做好政治理论、文史哲等学科的出版工作,在人文社科若干领域中树立优良品牌。”
一身书卷气的贺耀敏平和的外表下激情洋溢,他说,人民大学确立了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我们则要使出版社成为学校教学、科研之外的第三种发展力量。“让出版社的每一个环节都真正燃烧起来,这样人大社就能永远充满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