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超采地下水引发生态问题

全国形成一百多个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水质受到污染,浪费严重——
2004-02-1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墨林 我有话说

调查

我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占国内水资源总量的1/3,近20年,地下水开采量平均以每年25亿平方米的速度增加。到1995年初,地下水开采量已占可开采量的53%左右。全国400多个城市开采利用地下水,在城市用水总量中地下水占30%。北方城市以开采地下水为主,其中华北、西北城市利用地下水的比例分别高达72%和66%。目前,北方平原区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地下水处于超采状态:河北省整体超采,北京、天津、呼和浩特、沈阳、哈尔滨、济南、太原、郑州等一些大中城市地下水都已超采或者严重超采。超采地下水,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

形成降落漏斗100多个

像煤炭一样,深层地下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专家将一些地方靠超采地下水度日的情况形容为“爷爷喝孙子的水。长期透支地下水,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最终形成区域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目前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已经形成了跨冀、京、津、鲁的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有近7万平方千米的地下水水位低于海平面,整个河北省已形成20多个漏斗区,总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左右。全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千米。区域地下水下降使平原或盆地湿地萎缩或消失、地表植被破坏,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全国有46个城市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而发生了地面沉降,其中上海市、天津市、太原市的沉降中心累计最大沉降量超过2米,天津塘沽个别点最大沉降量已达3.1米。

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河北平原、陕西西安、山西大同和江苏苏锡常等地区已经发生地裂缝,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成严重威胁。在西安,城市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诱发和加剧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发展,全市形成了7处比较大的水位漏斗区,出现了11条较大的地裂缝。河北省的平原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疏干含水层造成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隐患,目前已发现地裂缝482条,影响到7个市、近70个县(市),重点分布在沧州、衡水、廊坊等地的古、现代河道和农灌区。在沿海地区,大连、秦皇岛、沧州、青岛、北海等城市和海南新英湾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其中山东半岛和辽宁半岛情况最为严重。

地下水水质堪忧

由于地下水经过层层过滤才能形成,大多数地下水杂质不多,入口甘冽。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也可直接饮用,但是在工业发展的同时,一些地区却忽视了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目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南方经济发展核心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已经很差。大同是全国100个最缺水的城市之一,由于煤炭资源的高强度开采,使原本水质良好的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多种有害离子的污染,矿化度、总硬度大幅度提高,有些有害物质甚至严重超标达26倍。

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加,以及农业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是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首要原因。地下水污染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城镇及周边、排污河道两侧、引污农灌区等地表污染水体分布区。地下水环境污染呈现由点向面、由城市向农村扩展的趋势。全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地下水水质呈下降趋势。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不达标排放,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使相当多的饮用水源受到污染,特别是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地下水水质的不断恶化,使人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全国农村约有1.5亿人口饮用水微生物含量超标,农村居民中饮用水氟砷含量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约有6500多万人,农村饮用苦咸水的约有3700多万人。通过饮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已达到50多种。

在我国北方丘陵地区分布着与克山病、大骨节病、氟中毒、甲状腺肿大等地方病有关的高氟水、高砷水、低碘水和高铁锰水。宁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区,既是国家级贫困地区,又是资源型缺水地区和氟砷病高发区,饮水困难严重影响着当地群众生活。在长期饮用氟砷超标水的地区,不少人患有氟骨病、氟斑牙、大骨节病及皮肤病等多种疾病。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现在全国约有7000多万人仍在饮用不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地下水,全国农村有3.6亿人饮水不安全。

地下水浪费严重

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不及世界人均数的1/4。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还有数千万人需要解决饮用水问题。但人们并没有因为水资源的短缺而倍加爱惜它,我国水资源浪费问题相当严重。据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我国的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每公斤粮食的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补给量的薄弱与对地下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过度浪费,就好像是把一个水池的上下水管同时打开,人们等在旁边猜测:什么时候水才会入不敷出?可怕的是,这并不是试卷上的一道数学题,而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的超级生态困境。水利专家呼吁,要保护珍贵的地下水资源,加强地下水人工调蓄工程建设,从以地表调蓄为主向地表、地下联合调蓄转变;加强地下水水源地储备,从无序应急供水向有序应急供水转变;建立地下水资源保护带,有效防止地下水污染;专门立法保护地下水资源等工作都已经刻不容缓。

背景链接

我国地下淡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8837亿立方米,并呈“南多北少”格局。南方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的69%,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量达1991亿立方米。北方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仅占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的31%,可开采资源量也只相当于南方的77%。面积占全国总面积35%的西北地区地下淡水天然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13%。

国土资源部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显示,从上世纪70年代到1999年,北方多年平均天然资源量减少了12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可开采资源量减少了56亿立方米。同期,南方多年平均天然资源量却增加了24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可开采资源量增加了643亿立方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