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有个内蒙古人挤着春节滚滚人潮专程到北京看了一场《天鹅湖》,辛苦得很。这人叫乌力吉,是鄂尔多斯市一个公司的员工。
据北京市演出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介绍,像这个内蒙古人似的来北京看戏的“戏痴”有很多很多,奔京剧,瞧话剧,看舞蹈,听音乐……连一些外国人都承认,就演出业来说,北京占据着得天独厚的资源。
北京三大演出季刚刚落幕,这是北京市刻意推出的三大文化品牌工程: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北京国际芭蕾舞演出季,北京国际交响乐演出季。三大演出系列文化活动贯穿2003全年。
仅20多天的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就聚集了海内外数千名艺术家为首都观众献艺。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剧及京剧等中国传统戏曲……如此集中上演各品种、各门类的戏剧,在全世界亦属罕见。其中,以开幕式世界超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和闭幕式爱尔兰大型踢踏舞剧《大河之舞》最为辉煌。
《阿依达》集中世界当红重量级男女歌剧艺术家:女高音歌唱家乔基娜·冯·奔察、男高音歌唱家克里斯蒂安·约翰逊、男低音歌唱家伯纳尔多·佳尤蒂、男中音歌唱家瓦连庭·恩森、女中音歌唱家斯拉托米拉·尼克洛娃和男低音歌唱家马克西姆·米哈依洛夫,以当今世界难得一见的歌唱和表演,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大河之舞》由155名踢踏高手浩浩荡荡亮相,观众为之拍手叫好。
在全世界寻找最好的演员,在全世界引进最好的演出,北京的演出业锁定的是国际级艺术水平的标高。北京正在大踏步向世界文化大都市迈进。
完全可以用万众瞩目来描述2003年北京的演出盛况。
全球发行的欧洲最大新闻周刊《焦点》(FOCUS)在2003年10月6日第41期上刊登了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开幕式——世界超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剧照,介绍文章题目叫《北京AIDA——最超级的制作》。说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制作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观者如潮盛况空前,台上台下融为一体,置身其间,不知自己是观众还是演员,场面十分壮观……
首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开幕式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一位旅德歌唱家说:“德国人想看到如此巨大投资、艺术精湛、制作辉煌的《阿依达》至少还得做20年梦。”
首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把接力棒递到第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手中,再传给北京国际芭蕾舞演出季,时间已经跨入2004年了。首届北京国际交响乐演出季有13套共15场荟萃古今中外经典曲目,演出风格多姿多彩,近20个国家和1000多位艺术家出席了音乐节。著名指挥大师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著名作曲家约翰·科里利亚诺,著名小提琴家吉顿·克莱默,著名古钢琴演奏家李祥霆等世界音乐名人聚会北京……三大演出极大地丰富了首都的文化、舞台内容,打造着北京的国际性大文化形象,使“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概念的内涵更加具体丰富,外延更加宽广舒展。
资料显示,美国文化产业年经营总额达几千亿美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8%至25%,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居第4位;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日本的漫画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对欧洲、美国及亚洲国家的出口一直呈现出显著增长的势头。
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给我们的启迪是:国际大都市的先进文化,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有产业支撑;国际大都市必须抓住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做大、做强国际大都市的文化产业。
北京和他们比,是有些差距,但是,北京前进的步伐在大大加快。
北京市文化局有关资料显示,北京市2002年进行了13864场次演出,2003年因非典耽误,基本和前一年持平;北京人才济济,各类艺术人才前赴后继涌向北京,要在北京干一番大事业。据有关人士介绍,这类艺术人才有些被人们称为“北漂族”,光他们,就有20万之众。北京市领导人表示,对艺术人才,北京不设门坎……以上数字和事实表明,跻身世界文化大都会,北京理应名列前茅。
加入WTO后,一批跨国集团的资金、人才、产品正摩拳擦掌进入我国文化市场……面对这一挑战,北京怎么办?
有多大的挑战就有多大的机遇。北京市委宣传部一位干部认为,北京要抓住这个机遇,积极网罗人才,引进国内外文化集团公司,加快构建国际大都市文化高地。这不仅可以使文化娱乐业的规模、档次迅速上台阶,而且也将成为北京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