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伦理结合的内在机理在于管理系统本身就是一种伦理价值模式,具有一种获得“价值行动的意义”。
第一,管理伦理的发生是由管理活动和管理系统的内在要求决定的。管理与伦理之所以能够结合,关键不在于伦理学能够为管理学提供什么,或者相反,而是由于“管理”与“伦理”具有可通约性——管理本身内在地具有伦理性质。也就是说,管理与伦理之所以能够结合,在于管理本身具有道德性。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管理问题。人类的实践活动一方面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体尺度去把握世界和改造世界;另一方面,人又是一种目的性存在,人的任何一种实践活动均是在需要和目的的驱使下亦即价值判断的驱使下把主体尺度运用于对象世界,使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使自然世界向属人世界转变。正是人类管理活动的实践本质属性决定了管理本身必然具有道德性,决定着管理是人类的一种对客观规律与主观价值的整合活动。遵循客观规律是管理得以运作的科学基础,而体现人的价值追求则是管理的主体尺度的内在要求。同时,管理活动本身也可作为一种伦理演化现象来研究,考察分析管理活动在其运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或本身所蕴涵的伦理性质和伦理特性。在这一层面,管理的道德性表现为管理的外在道德和内在道德两个方面。管理伦理就是管理的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两个方面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
第二,管理与伦理具有同质性。伦理是人类对自我内在管理的建构活动,在实质上是人类对自我的一种内在管理,因为它所指向的是人类自我的内部世界,是人类对自我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规范、设计和引导,因此,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所实施的道德管理方式,是“特殊的社会管理方式”。伦理以“应当”为目的,调节和维系着社会生活秩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管理作用,这种作用不仅表现为管理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而且表现为管理的操作功能和整合功能。虽然较之一般管理它具有非强制性、灵活性,但却有着广泛渗透性和义务本位性,从而展现出自身的管理属性。而对于管理来讲,究其本质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固定的形式”,反映着社会特有的社会伦理关系。虽然在管理所特有的活动空间之中,其模式亦可多种多样,但其最佳的管理方式无疑是符合社会伦理要求的管理。这就使管理与伦理有了契合的可能性,使二者有可能统一起来。由此管理伦理学才可能发微。历史地讲,管理的进步是管理对象由物到人、不断发现人、重视人,挖掘人的内在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历史过程,而伦理的管理是管理发展的必然归宿。
第三,成功有效的管理是体现人性的伦理管理。管理虽然是一种社会协调方式,但却渗透着一种内在的人文精神。管理的伦理属性要求管理实践必须做到管理与伦理的内在契合,成功有效的管理必须是符合价值追求的伦理管理,管理与伦理应该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管理伦理突显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首先要尊重人的价值。在这种意义上,管理不仅应该遵循一般伦理通则,即公正原则、平等原则、人道原则、效率原则、民主原则,而且要求展示出人性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使人有可能在管理中发现人、发现人的尊严、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劳动工作的快乐与享受。这是向全面发展的人的历史性迈进。事实上,只有这种符合人的价值追求的管理,才是管理的精神实质之所在,也只有这种蕴含人文精神的人性化管理,才能成为有效的管理,使管理的科学属性被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