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当前,中国的理工科大学出现了一种重视文科建设、向综合性方向发展的趋向。据悉,在全国302所理工农医本科院校中,就有290所院校设有人文社会科学本科专业。怎样看待这种现象?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如何办好文科?这是值
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四位嘉宾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文理兼容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
记者: 现在许多理工科大学都在办文科,向综合性方向发展。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保生: 综合性是大学的灵魂。大学实际上是综合大学的简称。单一学院不是大学,而是college。由此是否可以得出三个推论 第一,理工科大学如果不办文科,就应该叫理工学院,不必硬扛着大学的牌子,麻省理工学院也很著名嘛。第二,要办一流大学,必须办一流文科。如果理工科一流,文科三四流甚至不入流,仍然难称一流大学。第三,文科类大学也应该向多学科发展,才与大学的名称相符,伦敦经济学院、马歇尔法学院不叫大学也很著名嘛。总之,大学作为科学殿堂,这里的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大学培养的人才要适合社会的需要,必须兼有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胡显章: 教育是一个体现社会发展与人自身发展需求的事业,大学教育的发展应当主动适应这种需求。中国自近代教育产生以来,重理轻文的现象就一直存在,乃至化为一种集体潜意识。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是这种心理和意识的最直白表达和反映。这种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起着基础作用的文化素质和灵魂作用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使得人的潜能难以得到全面开发,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改革开放为文科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一方面,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提高;另一方面,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都需要综合学科的力量才能解决;加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和国民素质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这些都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突出的需求。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提出了“四个同样重要”和应当对哲学社会科学做到“五个高度重视”,这为大学文科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正如教育部周济部长所说,当今世界文理兼融的教育成为重要的教育理念,高校领导要抓住机遇,有战略眼光,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步发展。
欧阳康: 理工科大学办文科,既是理工科大学实现综合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化发展的必经步骤和内在组成部分。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 传统大学强调教书育人和传承知识;德国的洪堡大学把科学研究和创新知识也赋予了大学;美国高等教育则进一步强化了大学应当服务于社会的职能。由此,教书育人、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成为现代大学的基本规定。现时代,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要求迅速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教育。这对当代的大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综合化发展。一方面是指综合性大学要有更大的学科包容面;另一方面则尤其要求理工科大学尽快实现综合化转型,在保证工程技术和应用性优势的同时,加强基础理论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甚至是建设强大的文科。
理工科大学办文科要力争高起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记者: 理工科大学办文科是否具有优势或困惑 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刘大椿: 理工科大学办文科,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后发优势。因为它们包袱少,物质投入多,只要能扬长避短,应能成为文科发展的生力军。但理工科大学在办文科时,应当自觉地了解目前文科的主要问题,力争高起点,不要重蹈覆辙。首先要有问题意识。目前文科的建设由于体系本位意识和急功近利意识的影响,往往容易以一种较为封闭、静止的观念和较为狭窄的眼界来构思。在此过程中,关注的或者主要是哪些专业容易招生、立竿见影,而不管这些文科专业特有的学科规范和学术传承;或者主要是概念、范畴、逻辑、体系以及学科本身的知识积累,而不重视、甚至完全忽视构成学科发展前提的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文科建设便难以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因而也难以与时俱进。这也是文科长期遭到社会轻视的部分原因。这一点,理工科大学要特别注意。其次,要认识到办好文科并不是多加几个文科院系和专业就能解决的,而应当分析自己已有学科和专业的特点、优势和局限,从传统和现实两个方面寻找自己与文科之间的结合点。如果新办了一批文科专业,却与原来的理工科两张皮,没有交叉和融合,就只会徒增外延,分散资源。最后也可能是最关键的,是不能用理工科思维来办文科。办文科要讲人文关怀,要有一些超越性,不能期望立竿见影;特别要讲学者情怀。要在政治与学术、实践与学理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理工科大学办文科,具有这些理念是特别有助于高起点的。
胡显章: 在理工科强势学校发展文科,会受到重理工轻人文的困惑,理工科的强势容易屏蔽文科的发展。但是,强势理工的基础,有利于学科的综合发展和交叉学科的新生长点,有利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清华文科发展的中断,一方面削弱了清华文科发展的基础,但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包袱和旧理念的束缚,使我们能轻装上阵。关键是扬长避短,科学规划。当然,在恢复发展文科的过程中,老清华文科的传统与经验是今天清华发展文科的重要精神财富,但是由于时代与清华的实际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清华文科不可能回到过去的模式,而要认真借鉴国内外一流综合性院校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思路。我想,其他缺乏文科基础的学校发展文科也是一样的道理,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和攀比,应当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且,尽可能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实施人才战略,走创新之路
记者: 如何在理工科大学有效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推进文科建设
张保生: 我认为有四个因素 即人才、团队、领导和制度。从人才角度说,要办一流大学,就要有一流的学者来建设一流的学科,对这一点大家已有共识。从团队的角度说,要打造科研平台。科研平台的建设要避免走老路,可以借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经验,打破旧体制,实行国际上通行的“研究人员带课题进所、完成课题后出所”的人员流动体制。从领导角度说,现在许多理工科院校设校长助理一职负责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并明确提出,“适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合理配备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对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可以深入讨论。农谚说,天不下雨多锄地。就是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管理可以出效益。其实,在资源增加的情况下,管理工作更加重要,它涉及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管理的角度说,社科 科研 处长由于直接负责学校社科研究的具体工作,他 她 所起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比主管校长次要。从制度角度说,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重视学术规范,二是加强学术评价工作。
欧阳康: 我认为,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努力。首先是“入主流”。就是要把理工科大学的文科作为专业文科来建设,能够纳入到国际学术圈的统一学术标准中来加以要求和规范,能够参与所在学科中的主流对话。其次是“倡交叉”。在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必须走一条交叉之路。文科的教师和干部应当积极关心并自觉参与到理工科的发展中来,在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在科学工程技术与人文社会发展策略之间寻求一些可能的新的生长点和交叉点,主动争取达成一种良性的交叉、互渗与互动,使文科成为理工科大学不可缺少的内生性学科,成为学校的内在有机组成部分。再次是“创特色”。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建设不能跟在综合性大学的文科后面走他们已经走过的路,也不可能全面地达到很高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自己的出奇制胜之策,这就是靠特色取胜。这种特色可以从各方面寻求和创造,可以是在与理工科的交叉中产生,也可以是对某些新的研究领域或分支学科开发。要善于把后发的劣势变成灵活的优势,在占领新的学术领域和新的学术制高点上多下功夫,多做探索,发现和创造出有特色的文科发展之路。
特邀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刘大椿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助理欧阳康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胡显章
教育部社政司科研处处长张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