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站在新的起点

2004-03-0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傅正泰教授

一部北京城市学院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历史。 

1984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一所由北京市海淀区主办,清华、北大、人大协助,国家承认学历,学生自费走读、不包分配的新型大学——海淀走读大学,悄然出现在高校林立的北京海淀区。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整整20年一转眼就过去了,当年的海淀走读大学已成了北京城市学院,一所拥有25000余名在校学生的本科院校,中国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民办大学。

2月中旬之际的北京,阳光灿烂,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北四环中路北京城市学院总部,我们见到了傅正泰院长。

傅正泰教授:民办大学也应该是正规军,也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一分子

坐在我们面前的是傅正泰教授,一个睿智而谦和的长者,用最平常最简单不过的语言叙述着当年的经过。“民办大学不是野孩子。”傅正泰教授说,“学生在我们这儿接受的都是正规的教育。”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的20年,正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20年。一大批具有万人以上规模的民办大学在北京、西安、江西等地出现,民办大学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有关民办大学的属性、定位、发展方向的争论却从来没有停止过。由于缺少对自我的清醒认识,一些民办高校无法摆正自己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位置,要么妄自菲薄,自认是“游击队”、“野战军”,要么自视过高,给自己定下不切实际的目标。

傅正泰教授说,海淀走读大学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大学,从一开始就把民办教育放在了正规教育的范畴内。当初有关部门同意办海淀走读大学,其主要目的也是寻求解决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方法,在试验中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经过20年的努力,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有了答案。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在教育这个属性上是完全相同的,都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人才,只不过培养人才的方向和类型不一样而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办大学和民办大学没有太多的区别,各自完成社会赋予各自的教育任务,在各自的领域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国家早已明确表示,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傅正泰教授说,民办教育古今中外早已有之,美国最成功的哈佛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都是私立大学,他们都有着很好的声誉和地位。对于我国民办大学来说,当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处理好与社会、与公办大学的关系。与公办大学有竞争,那是比谁培养的人才更多,谁的教育质量更高;但更多的是要向好的公办大学学习,毕竟他们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有更成熟的教育经验。只有具有这样的平和心态,才能在与公办大学的有益竞争中扬长避短,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20年来,北京城市学院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不懈努力,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高等职业人才的新路,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而与此同时,北京城市学院也得到了政府、社会及学生的广泛认可,从一个默默无名的民办大学,逐渐发展成为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院校。

傅正泰教授笑着说,我的学生是捏着鼻子进学校的,但凡有公办的学校可去他们就不会来,但3年后,他们昂首挺胸走向社会。民办教育一样育人。

傅正泰教授:我们真正做到了“社会需要什么,就办什么”

在大学毕业生 尤其是专科毕业生 就业难的尴尬困扰着学校、学生、家长、社会以及政府决策机构的今天,我们却从北京城市学院 原北京海淀走读大学 看到了一连串令人欣喜的数据。

这所处在京城星罗棋布的名牌高校包围中的民办高校,培养的专科毕业生成了京城用人单位的“抢手货”,连续5年在京城各大高校就业率排名中名列前5名。

1999年,学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为97%;2000年,为98.3%;2001年,为99.8%;2002年,为98%。2003年,学校毕业生为3348人,其中267人继续升入本科学习,61人出国深造,截止12月底,本届毕业生的派遣率达到99.34%,在北京市高校中名列第三位,其中道桥工程、包装工程、电子商务、财务会计、工民建等较热门的专业,7月份一次性派遣率就达到100%。

据新华网调查跟踪表明 这所学院79.3%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好”和“比较好”的评价。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工作环境、待遇、升迁、发展等方面综合满意度达75%以上。该校毕业生以“动手能力强,实用本领多,作风扎实肯干”的特色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形成了相对稳定,日益扩大的毕业生需求客户群。

居高不下的就业率反过来促进了学校的壮大和发展,在一些民办大学惊呼被公立高校扩招挤压得喘不过气来,招生日见艰难的今天,这所拥有12个学部、5个校区、102个专业的民办大学却是门庭若市,目前,学院共有在校学生2.55万人,其中仅2003年就录取了计划内学生5834名,成教生420人,计划外高教自考生4200人,三项合计10454人。

傅正泰教授说,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中国大学生多得没处要了,而是看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不是对路,是不是根据社会需要。如果自己有什么就办什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能指望受市场欢迎?现在中国的就业状况是“许多人没事干,许多事没人干”,其实人才就业市场的空间还很大,问题是我们办教育的人,不仅要熟悉教育本身的规律,还要谙熟人才市场规律,这样才能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机械专业为例,如果让清华、北大培养的学生都去开机器,肯定不对;但是如果全国的大学生都不会开机器,肯定也不对。社会需要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或相对专业型的人,所以必须针对社会和市场的需要来设置专业;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来掌握教学要求。由于真正做到了“社会需要什么,就办什么”,北京城市学院得到了迅猛发展。

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这是傅正泰教授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他对学生的承诺。

傅正泰教授:从高职到大学,我们站在新的起点

2003年4月16日,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北京海淀走读大学的基础上,建立北京城市学院,学院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

没有太多的喜悦,傅正泰教授很快开始了他的思索 北京城市学院正处于从一个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转变为本科院校的发展过程中。要向优秀的大学过渡,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大学,要认真总结东西方文化的优点,正确继承人类在这方面的历史成果,要把大学办成高水平的科研阵地,培养出具有渊博知识和很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四书之首的《大学》开宗名义第一句话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傅正泰教授很欣赏这句话。他说,强调大学的任务是“明明德”,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在亲民”,是培养学生对人民的感情,缩短与人民群众思想感情上的距离,爱祖国,爱人民。只有这样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止于至善”,这给“明明德”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就是要努力达到和保持最好的境界。北京城市学院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明确了任务,就开始行动,这是北京城市学院和傅正泰教授的一贯风格。在教学工作方面,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本科6个专业中,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贸易、会计学、艺术设计,去年招了四年制的本科生和两年制的专接本学生,教学工作都已走上正轨。围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学校发动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明确培养目标,努力建设精品课程,努力加强思想教育。据介绍,今年该校又获批四个本科专业 建筑工程、生物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傅正泰教授说,增加这么多新专业,首当其冲的是要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北京城市学院的做法是,针对市场需求,确立专业设置,针对专业设置,组建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由专职和兼职两部分组成,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教师的选聘,学校都多方考察,严格审查把关,同时还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开阔视野。学校聘用的兼职教师全都来自周围重点院校,70%以上的是具有高级职称,而且大多是北京高校某一学科的领军人物。对于一些全新的专业,学校还请了校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士授课,如请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家政协会的专家来讲形象设计、家政学等课程。在科研方面,学校也有了长足发展。信息安全研究所拥有四项“863”研究项目;人工智能研究所稳步前进;新近成立的城市经济研究所也正在开展活动。为建设合格的本科院校,北京城市学院在去年完成了学校主校区的选址,正在办理相关征地手续和建设用地许可证。

“我们又一次站在新的起点上。”在傅正泰教授看来,高职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摆在北京城市学院和他面前的是更为艰巨的挑战

挑战一 怎样开创本科教育的新经验,争取在3年左右通过教育部本科院校的合格评估。批准升为本科院校并不代表已成为合格的本科院校,要建设一些重点学科和重点学部,搞好本科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他认为,要下大力气对本科教育加强研究,包括课程体系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包括拓展素质教育的研究,包括学生管理、学生心理咨询等。

挑战二 怎样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大学生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引导他怎样做人,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此,学院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强思想理论课程和教师队伍建设,还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鼓励各种社团,特别是先锋社团,要把入党积极分子组织起来,起带头作用,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觉悟。

挑战三 怎样适应本科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搞好学科建设。人才是立校之本。去年,学院引进了72个年轻教师,大部分是研究生毕业,今后学院还将引进更多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现在学院已经有了60多个实验室,将来还要进一步发展。

挑战四 怎样开创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局面,培养更多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随着制造业的现代化,社会需要大量高级技术工人,高等职业教育是学院的强项,怎样把强项,并已经取得很好的经验,做得更强也还需要努力。

莫道雄关漫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年前傅正泰教授的远见卓识、对民办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成功的实践之路已被今天辉煌的北京城市学院所证明。坚韧自信的他又率领北京城市学院开始新的征程,历史终将再一次证明,北京城市学院将与其他大学共同演绎中华民族教育史的辉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